第155章(1/1)
“那他怎么说?”卫昭心急的问了一句,转过身正对上长孙恪似笑非笑的眸子,有些小尴尬。他噘了下嘴:“办案不要带入个人情绪。我生气的事儿过后再说。”
长孙恪笑出了声,连声道好。
目光落在湖心亭上,他收起笑意,说道:“永安郡王说前些日子龙舟大赛,他因病没能出席,心里遗憾。游湖时便有人提议比试一场,目标是湖心亭,看谁的船先到。”
“永安郡王应下比试,只是没想到船到湖心亭时,左侧的船只没有把控好方向,直接撞了过来。他的船翻了,连带着周围几艘船都翻了。幸好禁军及时发现救了他。”
卫昭沉思。
“是有人故意将永安郡王引到湖心亭的。”卫昭从船舱出来,同长孙恪对视一眼,继续道:“皇上敬重福熙长公主,对永安郡王也多有偏爱。永安郡王落水,禁军绝不敢坐视不理。守卫湖心亭的禁军只顾着永安郡王,便不会注意湖心亭的另一边。”
他眸光一闪,沉声说道:“所以你的意思是,长姐其实早在游湖时就被人调了包!”
第73章
卫昭忽然想到了那口被沉入湖底的大箱子。
他叫长孙恪继续向前划船,在西岸浅滩停下。回头望了望波澜不惊的湖面,纸扇‘啪’的一声敲在掌心。
“我明白了!”
他跳上岸,果然在杂草丛中发现了几个脚印。
“那口箱子才是关键。”卫昭说道:“我们发现箱子时,里面装有绳子和一大团油纸。那箱子宽大,足够藏下一个正常身材的女子。有人假扮长姐,藏于箱中。另有一人将箱子用油纸包裹严实,以防湖水浸入。然后再用绳子捆住箱子,绑匪跳入湖中,将绳子绕在自己身体上,再向长姐所在的船游去。”
“而这个时候,守卫湖心亭的禁军正忙于救永安郡王,自然不会注意到湖心亭另一边。箱中假扮长姐的女子上了船,再将长姐藏入箱中,绑匪拖拽箱子游回岸边。因时间紧迫,绑匪没有多余的时间处理箱子,便索性将这些东西全部藏到箱中,再放入巨石使箱子沉入湖底。”
“再往西去是一片竹林,那是皇家禅院之外,不在戚武的设防范围内。绑匪应是从竹林方向来,又胁迫长姐穿过竹林到了护国寺西面僻静之地。长姐到护国寺诚心礼佛,衣着朴素,并不显眼。绑匪到了安全地带,若想将长姐带到前院则轻而易举。”
长孙恪补充道:“假扮皇后之人擅轻功。她回到客院时正与扇儿错开,扇儿只当皇后已到客房休息,并未打扰。那女子在客房待了很久,直至傍晚前,太阳西斜,后窗所对的榕树遮挡大片阴影。女子凭借卓越的轻功很容易避开戚武在阁楼所设耳目。”
“她借着榕树遮挡,藏身于拐角处那颗古榕树里,直到天完全黑了,她才寻机离开。很巧,我在那颗古榕树上发现了青苔的痕迹,证明的确有人曾躲在那处。”
卫昭看了眼长孙恪,长孙恪也恰好看过来。因为他们同时想到了一个人。
“余姨娘!”卫昭道:“如果我们所猜测的行动路线是正确的,那么有一个人从始至终都是绑匪无法避开的,就是余姨娘。”
“乌篷船上只有余姨娘和长姐两个人,若是长姐被换,余姨娘肯定是第一个发现的。不止如此,岸上内监说余姨娘船划的不好,是打斜的。其实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将船靠近西岸,那处水草茂盛,借着水草遮挡,岸上的内监也无法窥见船这边发生的事。”
“其二,箱中空气稀薄,十分憋闷。若距湖面太远,箱中人会因太久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而窒息死亡。他们设计长姐,自然不希望长姐在这一步出事。”
“其三,女子假扮长姐,必须要先知道长姐今日所穿衣物,而余姨娘服侍在长姐身侧,自然十分熟悉。”
“其四,余姨娘扶着长姐回客院时特意避开扇儿,便是不想扇儿与长姐照面。因为扇儿是最熟悉长姐的一个,长姐换了人她一眼就能认出。至于守在客院的宫女内监,一来隔着远他们看不清,只靠衣裳认人。二来,他们中大半都是临出宫前李淮安排的人,对长姐不算熟悉。又有余姨娘在旁,他们必定不会怀疑。”
“到扇儿发现长姐不在时,她不敢声张。余姨娘这时主动替长姐遮掩便更能取得扇儿的感激和信任。湖边发生了什么全靠余姨娘自圆其说,扇儿自然不会有疑。”
“再说长姐,她被换到前院,那些人当是早有安排……”说到此处,卫昭停顿一下,倾身靠近长孙恪,小声道:“那日来护国寺我一路上没理你,想的就是这个事儿。我今日告诉你,但你要绝对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