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4/4)
其二也即因势利导、顺毛求生。毕竟如今无数活人血洒当场,若非冷血愚蠢之辈,皆会胆战心惊、深恐唇亡齿寒。这时一味奉承董卓反倒虚伪,言辞激驳难免又失分寸,不妨明抬暗贬,给对方一个金灿灿的台阶,却又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只要火候拿捏到位,总能暂时打消董卓的顾虑。
董卓迟迟不见回应,正要开口训斥,不远处袍服端正的清雅少年便已趁势而起,洒落行至会场中央,稽首而拜道:“防人之心不可无,明公真知灼见,瑾自钦佩矣。”
董卓的注意力显然已不在郭瑾的对答上,就在郭瑾稽首行礼的刹那,董卓便已被心中没由来的暗喜冲昏了头脑。
稽首之礼,本该是君臣之礼……
莫非是郭郎慌忙之下礼数错乱?董卓兴致挑眉,非也。眼前的少年虽温敛了神色,但周遭的气息仍是清清淡淡,似乎这世间并没有什么能勾起他半分情绪波动。
若是如此,则郭郎之意,同自己欲执天下牛耳之愿,岂非不谋而合?
董卓出神间,郭瑾愈发恭顺道:“明公英雄之主,方今天下之士莫不竞相归附,今日按律处决叛党,本无争议。然人言可畏,瑾只恐明公此行,欲折贤辅良才云集京畿之心,岂不为因小失大?”
你shā • rén可以,但要想清楚shā • rén的后果。自古至今,没有一个成功者是靠自己单枪匹马杀出重围的,因个人喜怒而失天下贤士归附之心,这才是愚蠢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