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2)
正在郭瑾惊魂未定的当口,唐谙终是被阔步上前的青年忍无可忍地抓回身侧。荀彧的面色明显浮上几分尴尬,抬眸同自己相对时,眸中波涛如山、炽热莫名,只见他微微拱手,似是要见礼,又觉这一动作太过客套,手势顿在半空,嘴唇嗫嚅片刻,仍是没有吐出半句话来。
许是见她二人气氛诡异,唐谙识趣地跳后一步,急急倾身上前同荀彧附耳小声几句,而后捂着小腹便撒腿跑远了。
好归好,浪归浪,互不耽误处对象?
郭瑾震惊三连,瞧着荀彧一副“习惯就好”的平淡模样,不禁微微慨叹,这样的小娇妻该是天下大部分男人的理想型了吧?
感受到周遭静谧难堪的氛围,郭瑾伫足凝神,频频朝天而望,见荀彧被她引动而偏首遥望,郭瑾顺时嗟叹一声:“气闷风灼,今夜有雨”。
荀彧:“……”
从未想过重逢后的第一句话竟是讨论阴云诡谲的天气,荀彧不由莞尔一笑,对面的少年许是见自己心情松畅下来,亦跟着放松紧绷的身体。
这样淡静雅致的翩翩少年,明明同前年上元节当夜的飒爽姑娘截然不同,可荀彧莫名就觉得,那个人定是郭瑾。她宁愿冒着被熟人戳穿身份的风险,不顾一切也要出手相救,只因为自己有可能会受伤,仅此而已。
可就是这样的人,如今又怎会甘为董卓“鹰犬”?
还记得他收到公达寄回冀州的家书时,看见信中抱怨的郭家小郎一事,他的第一反应便是——不可能。她本是那样志高才远的少年郎,万不会屈于董卓淫威,而做出让郭氏蒙羞之举。
她一定是有苦衷的。荀彧这般想着,本欲投奔东郡太守曹操之事暂且搁置一旁,他提前启程,专门绕道长安,就是为了劝说郭瑾。
与虎谋皮,不死即伤?
无论出于何故,都不该如此轻忽性命。
思及此处,荀彧哑声道:“瑾弟以为,董卓可为良主?”
郭瑾终是舍得抬首同他对视。荀彧还是那副廉隅端方的君子模样,就算是自己不惜声名,做出这般“浅薄求荣”之举,对方还是不吝以最大的善意揣度她。
郭瑾甚至觉得,对方不远万里从冀州跑来长安,不过是为了劝说自己。否则好端端的人,不在荀攸府上待着,偏偏携妻拜访又是何意?
可郭瑾偏偏不能同他细说自己的打算。
荀彧与郭嘉不同,兄长是那种搅云弄雨尚觉不足,甚至还想折腾出骇浪滔天并以此为趣的人。荀彧则太过认真,他若知道自己有以身犯险之意,肯定会想着如何将她好生劝解下来。
悬崖太危险,不若计议长远。
郭瑾笑得从容:“主公驱骋群雄,神武遂章,囊括天下,可谓当世之英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