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2/2)
“尚书怎么这么没规矩,孤同你说话,都不理人的?”
福南音一脸荒谬地“呵”了一声,“臣没规矩,臣好没规矩。”
走了几步,福南音步子不稳,手中早已摇摇欲坠的卷宗最终仍是难逃命运,散了一地,也终于将人憋了一上午的火气彻底勾了出来。
“……”
只可怜受的气太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直到他看着地上散落的几册卷宗被风吹出老远,也不知又要废多少功夫才能拣完,遂闭了闭眼,攥了攥拳,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殿下,”
“你知不知道金殿上不能吃饼馁?!”
一块饼馁,罚抄礼部十年典章旧卷。
他这个尚书做得当真是开门红了。"朝会后的第三日辰时,大明宫终于收到了那位“失踪已久”的临淄王的亲笔手书,悲悲戚戚解释了自己是如何在回京路上遇到了流窜的山贼,黑甲军又是如何全军覆没的。从山贼刀下侥幸活命的亲王身无分文,又失了自证身份的信物难以求救府衙,这一个月在民间过得好不凄惨……
因为这封信未经三省直接送到了大明宫,具体所写的内容并未公之于众,朝野也只知道了临淄王安然无恙,黑甲军之事也的确与礼部尚书无关,而是山贼所为。
自然有朝臣察觉出了其中解释的牵强之处,奏章都写好了,可惜圣人反倒十分乐得相信,摆出来一副不必深究的态度,众人便不好再提。只有御史台上了几道弹劾金城郡守治理不善的折子,还有上书剿匪的,皆没翻出什么风浪来。
唯独有一封特殊奏章越过了政事堂,直接递到了立政殿的案头上。
钦天监道临淄天灾人祸实乃不祥,奏请圣人择一新的封地给六殿下。
监正观星测出的几个富泽之地被圣人用朱笔在一卷羊皮的地图上赫然圈了出来,冯内侍无意间瞥了一眼,登时大骇——
皖南,岭南,潮州,琼州……
……
不只是有意还是无意,吏部始终没有给福南音安排官邸,朝会后因黑甲军而惹出的fēng • bō过去,他本可大大方方搬出东宫自行置办居所,却不知是何原因一再耽误了。
书房中一青一黛两个身影相对而坐,皆埋头提笔写着什么,两人中间处堆满了礼部这些年的卷宗,愣是将桌案隔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线来。
等李裴勤勤恳恳帮圣人批注完最后一本奏折的时候,福南音也终于将去年的卷宗誊写完十之二三。他虽长在漠北,那笔汉文却深得宁胥的精髓,沉着中带了些大气,而字如其人,即便是已经写了几个时辰了,下笔依旧是不疾不徐的,每个字都写得浑然饱满,不输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