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2/2)
她不禁回想刚来到临安时,舅舅打算把自己献给汪忠。
想那汪忠的年纪都够做高忆柳的祖父了,她吓得整夜睡不着觉,思前想后,高忆柳主动表示愿意进宫伺候萧阳,为汪相充当眼线。
从上京回来的高忆柳在舅舅家受尽白眼和磋磨,进宫后,舅舅一家都要匍匐在脚下。
还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带不完的金银玉簪,再也不用漂泊无依,被人欺负,高忆柳真是没什么志向和志气,有这些她就觉得不错了。
至于萧阳的怪癖,相对金尊玉贵的生活来说,高忆柳可以忍受。
只是,高忆柳还是会偶尔想起,如果燕珩不送她回来,可能一切会不一样吧。
几日过后,在嘉宁的运作之下,有十来位大臣联名上奏,齐齐为沈虞作保,希望萧阳能让沈虞继续完成北伐大业。
而汪忠一党早有准备,提前吹了耳边风。
萧阳本就忌惮沈虞功高盖主,试想太、祖为何要杯酒释兵权,不就是防着武将持权吗?!
是以,萧阳非但没有收回成命,又连续追加了两道金牌。
更要命的是萧阳撤回了策应沈虞的其他队部,彼时沈虞正在打樊城,久等援军不至,大败之后,才得知援军撤退了。他们孤军深入,哪有胜算?
沈虞立在阵亡的士兵跟前,静默许久。
冬风肃杀,旌旗染血,破烂不堪。
数万人带出来,现今只有七千人了,还有五六个县要打,沈虞第一次觉得孤立无援,无能为力。
可身上的疼痛哪里能掩住心里的疼痛。
他委屈,他不甘,他愤怒。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但此时,面对尸骨如山的同胞同伴,回想江南父老的殷切期盼,还有那些曾经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前路黯淡无光,回头深渊泥潭。
沈虞仰望阴霾万里,实在忍不住,咬着牙落下来泪来。
燕珩得到消息时,临安已经连发了六道金牌,催促沈虞回去。
燕珩思索一整夜,拿定了主意,他道:“沈虞回或不回,都是罪臣了。我要带他离开,哪怕做一场假死的戏,也要保住夏国这颗将星!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随后,燕珩召集人马,换上夜行服,准备好兵器,一行十来人避开东都城中铁浮屠的监视,偷溜出城。阿桃在睡梦中被叫醒,那时她才得知燕珩要去樊城,她知道沈虞现在情况很不好,燕珩是要赶去最后挽救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