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2)
孙乾也是爽快人,直接问道。
糜竺被揭穿了,却也不害臊。反而笑着说道:“听闻主公招募了六百少年,交给关平统帅。又调走了学业平平的赵统,张苞,组成少年营。犬子学业也是平平,倒是弓马娴熟,先生就捎带上他吧。”
孙乾情知糜竺这话有假,糜威是个闷葫芦,惜字如金,与同窗相处的不算太好,但是他学业却还是可以,毕竟糜家到了糜竺一代,也算士人了,学问怎么可能不好。
反而是将门的赵云,张家,关家,这学业不说惨不忍睹,那确实是不好。
不过糜威从小弓马娴熟,倒也是真的。因为糜竺本人就是十分擅长骑射,射兔子很厉害。
既然糜威学业还可以,却为什么中途不学,反而要去军中效力呢?
孙乾虽然出谋划策不行,但颇懂世故。他知道糜竺虽然不会经商,但政治投资一流,胆魄很大。
刘备落魄时候,糜竺胆敢举家押在刘备身上,并且献上妹妹给刘备做夫人,足见胆魄。
此刻关平出一奇策,说是让新野人口到二十万,精兵二万,这还不好说,但解决钱粮问题,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关平如此厉害,又是关羽之子,简在刘备之心。而且解决了钱粮问题,实属大功。若是刘备未来成事,关平必定飞黄腾达。
这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不将宝压在刘备成大事上头,他们这些人又怎么会颠沛流离还跟着刘备呢?
总而言之,在他们这些文武的心中,刘备必定会成事。那么关平必定会飞黄腾达,再加上这次建立的少年营,也有赵统,张苞这些将门子弟。
让长子糜威跟着关平混,实在是颇有前途的事情。这件事情孙乾看得出来,糜竺当然看得出来。
所以才有了这街上的“偶遇”,糜竺在这里堵他呢。
而此事对于孙乾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二人关系又不差,所以孙乾一口答应了。
于是,孙乾打发走了糜威,让糜威带着三个骑奴,前往军营报道。然后与糜竺寒暄一二,这才前往关家。
孙乾来到关家的时候,日头已经偏西。刘氏带着家中仆妇,以及伤残老卒,在家中织布。
织布机不足,这些织布机是让军中工匠给新造出来的。闻得孙乾来了,刘氏赶忙放下手中活计,来到前院大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