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1/1)
如今听到事情无伤大雅才心头稍安,又闲扯了几句,想起两个人都没吃饭,又把给李释准备的糍粑拿出来两个人分食了。
“崔皓有柳给他撑腰应该是没什么大碍,可怜我们那位孙翰林,这京城只怕是待不下去喽。”郑边吃着糍粑边与苏岑闲聊,不一会儿就偏了主题:“哎你家这糍粑做的真不错,改天让我家厨娘到你府上学学艺去。”
辞别了郑,苏岑才赶去大理寺点卯,张君得知苏岑竟在千里之外的陆家庄遇见了自己的老师,而人却永远留在那里再也回不来了。一时之间伤情有之,感慨有之,拉着苏岑说了一上午的话。
“我早该想到的,老师他肯定是要回去的,”张君揉着圆滚滚的肚子一脸哀伤,“想当年我们第一次进村时,只有我和老师两个人,本意是借着查陆小六的死因来调查暗门,没想到他们竟然明目张胆到当着我们的面shā • rén。一条条人命,就那么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没了。我当时吓得不行,老师估计也无计可施了,他最擅长的就是化律为剑惩奸除恶,可在一个完全脱离了律法控制的地方,他的毕生所学所求,都显得那么无济于事。”
“后来,当时村子里的村长名叫陆逊,是他找来了村子里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趁着天黑把我们送出村去,几乎是以他们自己为盾用一双双血手把我们推了出去。”
张君重重叹了口气,“那是我这辈子都不愿再回去的地方,可对老师而言,那里是一块阴霾,他身为大周律法的化身,不允许大周疆土上有这么一块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所以他必须去抹掉这片阴霾。”
苏岑黯然神伤,这世上总有一群人,逆着人流而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血肉之躯冲破桎梏与枷锁,以换取后来人走的顺遂。
“你跟他很像,”张君突然抬起头来盯着苏岑道,“我有没有说过你跟他很像?尤其是执着在案子里的时候,简直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苏岑刚要谦辞一番,只见张君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眼里泪花荡漾:“我能叫你一声老师吗?”
苏岑:“……”
等到苏岑傍晚下衙的时候,崔皓和孙翰林的事情已经闹得满城皆知了。同时关于两人的判决结果也已经出来了。
孙翰林终于不用再在翰林院待着了,被一举贬谪出京,去地方当县令了。
而崔皓仅仅是罚了两个月的俸便再无牵连。
果然就如郑预料的那样,在这虎穴龙潭的京城当官,有没有背景,高下立现。
孙翰林走的当日,城门外只有两个人前来相送。一个是郑,可能是顾念那一点共事情谊,也可能是相处时间短,没被骂的狠,这才有勇气过来。
而这另一个,孙翰林眯眼打量了半晌,长身玉立,面容清皎,这谪仙般的人物……自己好像并不认识啊?
而且这人似乎也并不是来送行的,就跟在郑身后,一句话也不说,若不是身形气度实在出尘,他都要以为这是郑带的随从了。
眼看着要走了,孙翰林实在没憋住,盯着这青年人皱了皱眉:“这位是?”
郑刚待作答,却见苏岑冲人一拱手:“在下苏岑。”
孙翰林稍稍吃了一惊:“你就是那个新科状元,破了好几个大案子那个?”
说起来当初他还骂过这人沽名钓誉、自命清高呢,没想到正主原来长这样。
苏岑谦逊一笑,“正是不才在下。”
孙翰林心里疑惑更甚,苏岑如今是陛下宁王眼前的红人,与他并无半点交集,就算知道了自己曾经骂过他,那也不至于屈尊纡贵过来落井下石吧?
苏岑像是知道孙翰林心头所惑,冲人一笑道:“在下听说了孙大人在祭月礼上不畏强权,怒斥柳相,对孙大人景仰的很,特来一览风貌。”
孙翰林心下了然,宁王和柳是死对头,他骂了柳,反过来看就是帮了宁王,所以宁王才派个人过来对他稍加安抚,现在的贬谪不过是逢场作戏,日后说不定还能再起复回京,自己反倒是因祸得福了。
孙翰林刚待谦让一番,只听苏岑接着道:“孙大人骂柳相没有真才实学,文章弄虚作假,想必是知道一些内情吧?”
孙翰林面色一白:“你……你怎么知道?”
说起来他骂柳的事也不过就是小声嘀咕了几句,不凑巧刚好被身边的崔皓听见了。可看崔皓那么护着柳,定然不会把自己骂柳的话往外宣扬,那这个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苏岑眼神忽的一凛,接着问:“永隆二十二年的会试,柳相策论的试卷上究竟写了什么?”
孙翰林身形一晃,向后微微踉跄了两步,回神之后立即拱手作别:“天色不早了,我该启程了,后会有期……不不不,还是无期了吧,别送了别送了,告辞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