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1)
王御史话音刚落,同为周家一系的官员接连附议:
“臣附议,惠安太后大义,为天下女子表率。”
“臣附议,节妇所求,便是天下女子所求,还望陛下……”
“陛下,惠安太后,追随先皇而去,是气节亦是大义,若陛下下诏表彰,亦是皇家美名。”
“陛下……”
萧毅瑾与陆成泽冷眼看着下面的臣子,将无数极具赞美的词汇都用在寿安太后的身上,好似寿安太后的三尺白绫之上捆绑的是整个皇室,是天下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
萧毅瑾圆润的娃娃脸上带着一些冷意,前世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参政,所以并没有看到过那本节妇集体奉上的奏报,自己那个时候被周家哄得昏头转向偏向周家,犹记当时好像是承恩公老夫人亲自来宫中看望他的时候,提到此事,甚至都不需要承恩公老夫人主动请求,他当时就迫不及待要下诏赞扬惠安太后贞洁美名。
当然诏书并没能发出,陆成泽以一品镇安王兼辅政大臣的名义早已控制朝局,前朝有陆成泽,内廷有寿安太后,诏书还在拟旨之时就被陆成泽拦下。
也还好陆成泽拦下了,一本奏折不可能只处置一半,若是那本赞扬惠安太后的诏书真的发了出去,那么就等于是向天下人承认就连他这个身为人子的皇帝也认为寿安太后专制弄权祸害朝堂,也就等于承认了他的生母寿安太后不如惠安太后母仪天下,不堪为天下所有女子的典范?
现在想来上辈子那顿打挨得也不冤枉,若是这本诏书真的发出,母后该如何自处,恐怕真的只有如同惠安太后那般自绝以证清明了吧。
萧毅瑾冷笑着看着下面群情激昂为惠安太后进言的群臣,心里明白。这是一场博弈,一场陆成泽与周家的博弈。而他就是筹码,他偏向谁谁就是赢家。
前世识人不清险些让周家得逞,但是今世,他选择了陆成泽与生母寿安太后!
萧毅瑾手指动了动,看向王御史露出疑惑的神色,说道:“王爱卿是如何知道徽州众节妇上奏的?”
萧毅瑾的声音不大,但是还带着奶气的娃娃音却让嘈杂的朝堂顿时变得一片寂静。
王御史躬身道:“臣是听说的,但臣乃御史有闻风上奏之权。”
萧毅瑾点了点头道:“闻风....?那便是知道的人很多了?”
王御史道:“是,市井百姓也议论纷纷,还望陛下早日下诏,一可安抚民心,亦可扬皇室美名。”
萧毅瑾眉头皱起,圆润的眼睛看着王御史问道:“朕听闻,那些贞洁烈妇都是不问世事不见外人,一心守节的,怎么搞出这么大的事情?”
王御史顿时愣了愣,陆成泽闻言也差点轻笑出声,他坐在龙椅下位的麒麟椅上没有说话,而是视线朝下轻轻扫了一眼。
不等王御史回话,陆成泽一系的孙御史立即回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听闻节妇讲究的便是安分守己恪守本分,可是这徽州的节妇倒是大有不同,隔着千里远倒也关心起皇室之事了。”
萧毅瑾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没有给旁人插话的余地,笑着答道:“那这节妇到底是该避世还是该入世?”
孙御史躬身答道:“本该避世不出,但徽州世家甚多,臣出身贫寒,不知这世家的节妇是否是入世而为。”
萧毅瑾看向陆成泽问道:“亚父以为如何?”
陆成泽眼神里带着一丝喜意,配合着萧毅瑾回答道:“既是节妇本该一心避世守节,便是当年圣恩夫人,在太祖皇帝成就大事之后,也深居宅院,甚少外出,更不问世事了。”
“安丞相如何看?”萧毅瑾看向下首的安丞相,那也是先皇老臣,前世之时曾听说先帝临终之时,辅政大臣原本在安丞相、承恩公与陆成泽之间犹豫不决,但是真正相争的不过是承恩公与李承泽而已,不过安丞相在最后关头极力举荐陆成泽才最终让先帝下定决心,认陆成泽为义弟,赐封一品镇安王辅政监国。
安丞相上前一步躬身道:“妇人之事,老臣身为一个男人无话可说,只是老臣觉得有些羞愧,想当初老臣十年寒窗苦读,经历种种考试,也算得上是披荆斩棘,才得了个二甲的名头,这才能得见圣君,上达天听,如今这些身处深宅中的女人居然可以直接上奏,让老臣觉得惭愧。”
作者有话说:
本文慢热,大家慎入
第18章
“自古以来都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便是皇宫里还有一条‘后宫不得干政’的宫规,只是朕太过年幼,父皇临终留有遗言,特许母后协助朕处理朝政,不曾想如今却被人说成不守妇道,如此算来还是朕之过了,”萧毅瑾淡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