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1/1)
自那以后,公羊月依旧我行我素地过日子,只是遇到夏侯真不再冷言讥讽,干脆远远见着避开了事。
再一次相见,是在讲学课上。
这种文课,公羊月一贯是打瞌睡混日子,可是那日讲《道德经》,正说到第三十八章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不为,上仁为之而无为”,教习大谈上德之人顺应自然,积德行善并非出于私心,上仁之人,虽将仁善有意推而广之,但也是于天下一视同仁,并且教诸生要学做上德、上仁之人。
说上头,便牵头互论。
放到往常,公羊月虽有些不屑,但还不至于出头发表驳论,但原本的教习偶感风寒,眼下不知是哪位师叔伯顶替,见有人不听讲,公然挑衅他的权威,立刻暴躁发作,对着公羊月迎头痛批。
也不知哪句伤心,公羊月站起身,冷笑与他辩:“仁善,我没意见,但一视同仁,未免太可笑,人心恶念迭生,像是这般不知世态炎凉,只于山中空谈的你,根本不知道人性的阴暗可以到何种无法想象的程度!”
教习把书拍在书案上,义正词严道:“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所以才会说无为而为,随性而为,那如果人性本就不善呢!”公羊月瞪大双目,眼尾通红,“这种课没有听的必要。”
他踹开桌子头也不回离开,教习勃然大怒,已然忘记课堂,提剑而上要将他捉回来,却被在外等公羊月的夏侯真拦住。夏侯真好言安慰,又说会替师伯教训,自己跑去追人,那代课教习也觉得自己一长辈亲自追着个小辈跑,实在掉价,那夏侯真他又素来放心,便颔首允诺。
公羊月没有回屋,而是一路下到溪涧,坐在大石头上打水漂。
冷静下来后,心里只觉悲凉,当年这“人性本善”四字,还是他牙牙学语时,他爹手把手教他的,可公羊启失踪后,曾经出入门庭的朋友,却在一日之间如人间蒸发一般消失无踪,他想托人寻觅,却苦于无门。后来代国亡灭,得知身世,代人排斥他,而晋人又痛恨他,说他祖父老爹,都是叛国者,说他为了荣华,亲手杀了发妻。
他不信,他努力辩解,他告诉所有人他爹最爱的诗是曹植的《白马篇》,最爱诵读的诗句是“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注)”四句,他想告诉所有人,他爹亲手做了许多风铎,因为他曾说他最爱风,而他娘叫风如练。
公羊月永远也忘不了,公羊启指着竹简,一字一句教他读诗的神情,永远也忘不了,大风天他站在檐下,听角铃声的样子。
那样的人怎么会是叛国者!
那样的人又怎会手刃至亲!
可是无人信他。
他从云中盛乐城流亡到阴山,又从阴山漫无目的四处走,李舟阳寻到他之前,他遇见过许多人,遭逢过各种奇事,被骗过,也骗过别人,被打骂,也狠下过心报复,好不容易遇上良善之人,得见一丝温柔,可却在乱世颠沛里,亲眼见那些人好心无好报,好心不得善终。
从光明的云顶坠落到黑暗的尘泥之中,他突然对这个世道失望,渐渐变得偏执。
快马加鞭到江南,再颠沛流离至巴蜀,路上但凡为人晓得他的身份,随之而来的不过是唾弃与辱骂。
既无信,亦无亲,甚而无人知己,倒不如学那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作者有话要说:
啊,鸡汤哥出没。
第089章
发泄后心中空洞,公羊月又觉得自己不该为无关紧要的人浪费感情,因而扯出个冷笑,将手边的石子儿一次性全部抛却后,掸了掸掌心里的灰,准备去填饱肚子。
他想,明天自己还是会照常去听课,只是不会低头认错。
那个代课教习并不让他厌恶,爆发冲突后,他甚至记不清这人的名字。这些封闭在山谷之中的人惯爱空想本就无可厚非,公羊家的事在没有绝对证据翻案前,旁人不信他亦是自然,没有经历过自己的过去,则更谈不上感同身受。
一切皆能自洽,说到底,每个人只能着眼眼前方寸,做不到全知全能,也就无所谓谁对谁错,只要人不找他麻烦,他愿意继续相安无事地过日子。
可惜,想得越明白,心里反而约不轻松。
公羊月打着呵欠,随意摘了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把手抄在袖子里往回走,但刚转过身,就和追来的夏侯真迎面撞上。这家伙跟着他已非一两日的功夫,他送去个白眼,侧身而过时狠撞了夏侯真肩膀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