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1/2)
这举动太像要急于shā • rén灭口了。
早在传言在丰京散播之后,一些人就暗地里盯上了汝阳王府和皇后卓容卿,甚至连太傅府都没落下,看得紧紧的,也就因为这样,他们才知柔嘉在狱中死亡跟卓楚两家都没关系。
出事后大理寺的人也对此讳莫如深,一副不敢多讲的模样,加上又有人传出当日有金翎卫出入大理寺,柔嘉到底是谁杀死的,几乎是昭然若揭之事。
可,没谁敢因为自己的猜测就真的去大殿上质问陛下。
在事情尚未明朗之前,众人只能根据已发生的事多加揣度。
寿宴上的血光之灾与陛下不问缘由的维护,还有颁下的那道人神共愤的圣旨,陛下屡屡反常的举动似乎都是因为那个人,如此说来,柔嘉为何在审讯问罪之前就被人暗中杀害的理由已经呼之欲出了。
可就在众臣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上表之时,有军报发往丰京,继南境过后,另有地方战火又死。
不是大盛忌惮不已的北境塔羌部落,而是早已归顺的江南道。
江南节度使带头反叛,而举兵之人却是大盛曾经的三皇子,如今的楚王李缜,当战报发回丰京时,朝臣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楚王府的人早已人去楼空,李缜身体残疾,在江山大定之后又偏安一隅,在这之前谁也没想到他还藏有这么大的野心。
江南道原本就是军事重地,其中的涠洲更
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山两关,十万驻军,这十万兵马并非都听从江南节度使一人,想要轻易动摇军心让他们为自己所用原本没有那么容易,他们本是这么想的。
然而叛军举旗的理由却让京城的人大为震惊。
李缜手中不仅握有大盛历代正统皇帝才会有的传国玉玺,还有先皇亲笔写下的传位诏书,李崇演在遗诏上交付江山的人并非当今圣上李绩,而是三皇子李缜。
李绩执掌政权以来从来没说过传国玉玺的事,朝臣只以为传国玉玺在此前两次宫变之中早已不见踪迹,没想到这东西竟然在李缜手中。
江南道起兵的事让丰京笼罩了一层阴霾,不管叛军兵力有多强盛,得位不正永远是皇帝最为忌惮的问题,如果不能尽快把江南叛军平复,消息一出,散遍天下,只会让更多心术不正野心勃勃的人随军造反,远在京城中的皇帝就会越危险。
因此近日早朝时大臣们都有些战战兢兢的,即便心中怀疑传国玉玺和遗诏的真伪,也不敢质疑陛下,人人都还紧张着自己的项上人头,可是一个人不说两个人不说,不代表所有人对皇位上之人都忠心耿耿,另有一些摇摆不定的,遮遮掩掩只会让心中怀疑做大……
“南境战事吃紧,剑南节度使张成玉不敌列勃连部的赫连珏,贲州已经吃下好几次败仗了,不知还能支撑到几时,本来剑南支援的兵马足够,可……”
空荡的衡元殿上阴云弥漫,众臣们低着头,气氛比之从前要沉寂许多,只有兵部尚书一个人絮絮说着,说到此时却忽然顿了顿,他偷偷抬头向上看看,犹豫不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