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1)
出了宫坐上事先等在那里的马车时,后面还有追兵穷追不舍,萧文风将落在最后的烟洛推上车去,翻身上马,甩鞭一抽,丝毫不管身后还在战斗的手下,扬长而去。
马车在烈风中疾驰,嘶鸣声响彻黑夜,背后的冲天火光映得人脸通红,容卿拉开帘子一角,最后望了望那个热闹的赤阳宫城。
权利更迭远比人想象中的要更快,龙首的位置,远比人想象中的要更摇摇欲坠,这倾轧中牺牲的无辜鲜血太多太多了,在那么多的人命面前,她一个人的悲观则显特别渺小。
马车驶出了丰京。
泰成元年二月初十,沈和光内侍赵元乾趁其沐浴之时不备,将其刺死在椒兰殿内,同日次子沈佑潜同南域部族攻入皇宫,将两代皇帝的宫妃尽数斩杀,手段极其狠毒。
同月,沈佑潜在丰京称帝,建立大延政权,年号永熙。
远在越州,被剑南道驻军围困在内的沈佑涟得
知丰京变故,竟要退兵还朝,却不想剑南江南两道的兵马拧成一股,乘胜追击,最后将沈佑涟所率人马全部剿灭,片甲不留。
而沈和光派去江南道的人,早就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这世界上了,江南道节度使陆十宴只是假意归顺,不管沈和光是死是活,沈佑涟带的兵都注定活不成。
三月初,燕州举兵讨伐沈佑潜,同景州,和江南剑南两道连成一条线向北扩张,藩镇割据势力雄起,在不断的讨伐中又不断有新势力称王称霸,连年征战致使民不聊生,百姓命如草芥,蝼蚁般活在水深火热里。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年。
大延实属异族政权,其创立的年号也不被人接受,因此民间便自行以李崇演在位时的景仁纪年。
景仁二十七年十一月,景王李绩在扫清一切阻碍之后率军攻入丰京,自知大势已去的沈佑潜丢下皇城带着亲信逃亡,树倒猢狲散,剩下未能逃脱的人皆被李绩捉拿,斩首示众。
自此,统治中州百姓五年的大延政权就此瓦解,旁落的皇权终于又回到李氏一族的手中。
李绩继位后依然以丰京为都城,两个月后改元朝华,并大赦天下,跟随其征战的人一应论功行赏加官进爵,经历了五年风雨飘摇的大盛终于迎来了安定的生活,一切百废待兴。
头两个月因初登基,朝堂尚未运转过来,李绩忙得脚不沾地,许多事暂被搁置,年后朝中恢复如常,被搁置的事便被提及,其中就有皇后之位的定夺。
大臣们皆是从燕州追随过来的,对李绩这五年的生活了若指掌,当初陆家归顺,陆十宴将自己的小女儿送到李绩榻前,陆小娘子出生江南,说一口细侬软语,模样婉约动人,伴在李绩身侧已久,当时为拉拢陆家人心,也算明媒正娶,如今李绩身边女人又不多,这皇后的位子,他们当然觉得应该落到陆氏头上,因此雪花片子似的奏折就这样递上去。
国事家事,落在皇帝头上,就没有真正的家事,尤其又是一国之后这样重中之重的位子。
至于有多少人奔着讨好陆家而去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递上去的折子却犹如石沉大海,李绩留中不发,也不在朝堂上提及封后的
事。
就在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一辆平平无奇的马车缓缓驶入京城,最后停在汝阳王府门前,那道封后的圣旨也同时送到了汝阳王府上。
京中消息总是传得飞快,不到一日,众大臣在家中都已得到了消息。汝阳王的妹妹,是陛下亲封的皇后,不日就将入主中宫,可是,汝阳王的妹妹又是谁呢?
大盛几经战事,让众人们都觉得景仁年间的事都已成前尘往事了,好像隔了数十年那么长,他们也是想了很久,才想起当今汝阳王确实有那么一个妹妹,曾被先皇后抱养在宫中,差点成了先皇的第二任皇后,后来又归服于逆贼沈和光,在后宫当一名女史,沈和光死后,那个人便也跟着销声匿迹。
如今突然出现,居然是因为被封为皇后。
且不说她委身于先皇清白到底还在不在,单是这身份的转变就让人无法接受,怎么瞧着这经历都像红颜祸水,一代一代的皇帝被熬死,这女子却一直活了下来,靠的能是什么,难道还是无双智计?
更多的是为陆氏不平的,征战路上总是吃苦大于享受,陆氏能追随陛下也十分不易,大家都觉得这位子怎么也不应该轮到凭空出现的卓氏来做。
因此卓容卿还没入宫呢,就有大臣直接在朝堂上提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