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2)
【@今日新鲜事:酒局必备礼仪知识,值得收藏[图片][图片]】
排在前面的七八条都内容都差不多,配图也一模一样。
这是营销号中最低端的那种,没什么原创能力,每天做的就是上网洗稿,把同样的东西换个包装再发一遍,大家互相抄呗。
唐湖点进去,浏览图片文字。
【不要把“不会喝酒”挂在嘴上,不能喝就夹了菜一边吃着去,确定要喝就别墨迹,接下来给你立立规矩。】
【经典劝酒词:1、量小非君子,不喝不丈夫。
2、感情铁不铁,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不怕打吊针。
3、女士敬酒词:心也激动,手也颤抖,我给领导敬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几下来几下。】
唐湖看得冷笑一声。
把人当成一块肉赤.裸裸的放在砧板上,再掺点性暗示的内容进去,就包装成传统文化了?
她又以“酒精中毒”作为关键词搜索新闻,立刻密密麻麻的弹出一大片鲜红案例——
“Z省伴娘婚礼现场过量饮酒死亡。”
“同学聚餐酒精中毒洗胃。”
“三个月新生儿被父亲喂白酒送入医院抢救,专家提醒:婴儿不能饮酒!”
类似的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春节期间更是成倍増长,不过一件事如果没发生在眼前,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它很遥远。
这股邪风几年后才有所改善,可是在201x年的今天,似乎还极少有人意识到。
唐湖把那些内容拾掇整理一下,掺进自己的观点,编辑了一条图片长微博。
她这点文化水平,还到不了靠笔杆子吃饭的程度,不过发微博不求文笔,把一件事说通说顺就足够了。
【@一只福禄:听说这就是酒文化,你们的家乡有类似现象吗?[二哈]】
里,除了引用新闻,她还特意提到了一个现象。
在热衷劝酒的人眼里,不能喝酒,等于矫情、不够意思、娘们唧唧的;而能喝酒的人,代表身强体壮、豪爽、纯爷们;如若场场喝得烂醉,那简直堪称性情中人了。
问题在于,为什么不能喝的人要用“娘们儿”来做贬义词,而能喝的才是“纯爷们”?
她留出这个微妙的地方,交给评论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