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2)
当年的废太子正忙着和晋王斗,双方争权夺利,相互攻讦,党争不休,若只是争个储君之位,倒罢了,可他们的手伸太远了,伸到了皇帝身边,那就不为皇帝所容了。
如果父亲敏感些,可能就会发现,皇帝其实对李昭很上心,明着给他定了高家的亲,其实暗地里,却让他和更有手腕的张家接触。
高家显贵,但人才凋零,扶不动李昭。
可张家就不一样了,祖孙三代都身居高位。
若父亲再敏感些,会发现巫蛊和党争案刚发时,皇帝就给李昭封了王,早早让他就藩,看着不重视,其实真是用心良苦,把儿子支出去后,大刀阔斧收拾了太子和晋王,还有一众权臣。
当年的李昭太弱小,他只能不管我,一步步由皇帝和张家扶着走向太子之位。
做了太子的李昭仍那么平庸,做事谨小慎微,对于老皇帝的政策,萧规曹随,不会劳民伤财去攻打越国,建立不世功勋,也不会内耗国力去狠手镇压魏王,故而在朝中有个仁厚的名声。
但我觉得,他能在疑心甚重的老皇帝底下当十几年太子,能力压野心勃勃的诸皇子一头,能赢得朝臣赞誉,能让左良傅害怕,还能让袁文清死心塌地效忠,这个男人,并不简单。
从秘档中,我看到他是近乎完美的。
不近女色,东宫只有素卿和两个侧妃;
不好奢侈,器具服饰和饮食都照宫规用,不多添,也不少裁;
异于常人的精力,早起晚睡,不曾贻误一桩政事。
我反复翻阅秘档,查找不到一点李昭的弱点,真的无从下手。
无奈之下,我再次去找了陈砚松,我想听听他的意见。
还像之前那样,我和他在陈府的后花园见面。
他给我准备了些补气血的汤羹,披着厚实的棉袍,盯着自己缺了三根指头的手,苦笑了声,问:“我闺女最近好不好?”
我点点头:“左良傅很疼爱她,还亲自动手给她洗贴身的衣裳。”
陈砚松盯着湖心的小舟,沉默了良久,冷不丁说了句:“倘若我没逼她和淮儿成亲,她兴许……还能认我。”
说这话的时候,陈砚松揉了揉眼,笑着问我:“遇到什么难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