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1)
家师在世时曾经提起过,大理段氏‘六脉神剑’乃当世剑法第一。想要快速竖立名望,有什么方法比得上打败‘天下第一剑法’最快最有效的呢?
姐姐到底比大师姐、二师兄年轻一些,因为她艺高人胆大,便有些冲动,想做就做,没有想过后果。以她的武功能入天龙寺取得剑谱、打败诸僧,若非故意,她又怎么会让一个小和尚看到相貌,还故意留下我的名号?
真的贪这剑谱上的武功,取到剑谱后当然不能让人知道,以便偷偷修炼别人的武功,那么她即便不易容乔装,蒙个面还是什么难事?姐姐并不贪那武功,只因本派武功独到,学无止境。
她只想为我扬名天下而已,只不过……一不小心,成了臭名扬天下了。
当日天龙寺僧人找上门来,我确实尚不知此事。现在我知前因后果,姐姐做的跟我做的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此我向大理段氏真诚道歉,并奉还剑谱。
家姐确实看过剑谱心法,‘六脉神剑’这套神功与本派内功不怎么相融。
我可以承诺,家姐决不外传‘六脉神剑’剑谱,也不会用这套功夫,况且她也没学会。
并且为表示本派诚意,我将本派神功宝典‘天山折梅手’的秘笈交由天龙寺保管,以此两派互为抵押牵制,互不外泄秘笈,贵我两派两国化干戈为玉帛。
不知,天龙寺诸位大师和大理段氏传人,以为如何?”
李沧海落落大方,朝天龙寺诸僧和段思廉一揖,段思廉连忙站起身回礼,而几位天龙寺的代表僧人也起身合手念佛。逍遥派的武功高强,李沧海现在还有“大宋御妹”的名号,大理国对大宋甚是恭顺,他们当然不想结下难解的恩怨。
李沧海这解释逻辑,好像不可信,可是也找不到错处来。逍遥派功夫之高强,远超天龙寺,盗剑谱的动机就小得多。而当日李秋水任意进出天龙寺,还给人看去了脸,又留下李沧海的名号,让人也想不出她的目的。被李沧海解释成为她打败天下第一的剑法求扬名,这总比李秋水这样的高手是个偷东西还顾意跑去给人看脸的shǎ • bī让人信服一点。
李秋水暗道:这家伙面上装成这样,心平气和,娓娓道来,真是连我都快信了。戏精呀戏精,这人要是阴险起来,我怕真不是对手。
段思廉道:“今日我们前来少林,也不想与中原武林为敌。若能解开这个结,自是两国之福。”
段思廉看看天龙寺的几位高僧,看他们也没有别的异议,便道:“郡主亲自道歉,愿归还剑谱,我大理段氏也愿退让一步。郡主说以贵派神功秘笈交由天龙寺保管,互为牵制不外泄,可是我等对贵派这门功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又怎么知那确实是贵派镇派神功呢?”
李沧海向李秋水看了一眼,李秋水起身,先从包袱中取出《六脉神剑剑谱》,双手捧到李沧海面前。
段思廉看到剑谱时不禁眼睛一亮,天龙寺乃是大理国镇国之寺院,“六脉神剑”是段氏至高武学。因为这门功夫极难修习,如俗家子弟不是太过年轻,就是俗事缠身,总之是功力也不到,也无法静心修习,俗家子弟极少可能练成的。
是以刚才李沧海说李秋水虽得以一观剑谱,但是与她们门派内功不相融,她没有练成,无因、无相都没有怀疑李沧海说的是假话。
现下天龙寺内,像无因、无相这样能练成两路剑法的人也只有五个,都是避居为僧,潜心修习一阳指二十年,内功指力非凡才可练成六脉神剑。
到后来索性就藏宝经于寺中,进寺方能修习,不传俗家子弟了。段思廉是段思平玄孙,也没有机会一观宝经。
现在,宝经却在他手上,他交给了两位师叔,心底真想看一看,却又怕被大宋人笑话。
无因、无相一看剑谱没有错,互相点了点头。
李沧海这才微微一笑,说:“想交由天龙寺保管的‘天山折梅手’宝典,又称‘六路折梅手’,你们六路剑法对应本派六路折梅手,也是刚刚好,谁也不吃亏。据姐姐说,你们那六路剑法,晦涩难懂,非你们段氏子弟根本学不会,其实本派这六路折梅手,没有本派基础武功也很难学会,除非是武学奇才。至于此功的威力……当日了缘大师言明,欲请我试试少林寺十八铜人阵。此事是因姐姐而起,那我们姐妹二人,便用此功对战少林十八铜人,大理段氏可以看看本派的神功的威力,心中这股不平之气也可消了。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