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1/2)
肖楼上前一步,温言问道:“这是灯谜吗?”
老板笑着说;“没错,夫人只要能猜出谜底,灯笼就可以送给你。”
果然如此。古代的上元灯节,确实有很多“猜灯谜、送灯笼”的活动,灯笼造价便宜,都是手工制成的,送出去也是为了图个好兆头。不像现代的灯市,到处都在卖五彩斑斓的电子灯,还带各种音乐。相比起来,这古色古香的上元灯节倒是让肖楼更喜欢一些。
肖楼伸手拿起挂在架子上的灯笼,仔细观察上面的图案。
手里的这只灯笼,第一面画着个书生,手拿折扇,气宇轩昂;第二面画着一只公鸡;第三面画了几个金元宝;再往后旋转,又是一只公鸡。
虞寒江皱着眉思考——书生和公鸡有什么关系?公鸡和金元宝又有什么联系吗?
结果他还没想明白呢,肖楼就微笑着说:“人才济济吧?”
那老板点头如捣蒜:“没错没错,夫人这么快就能猜到,灯笼送你咯!”
肖楼谢了一声,接过灯笼,递给身旁的虞寒江。
虞寒江接过灯笼仔细琢磨着上面的画,总算琢磨明白了。
两人继续往前走,又看到同样挂在架子上,画了些图案的宫灯。
第一个面,画着一支简单的毛笔;第二面画了一双彩色的蝴蝶翅膀;第三面则是一对手牵着手、深情对望的年轻男女,两个人物都画得惟妙惟肖;第四面则是一群大雁从天空中飞过。
肖楼道:“比翼双飞吗?”
老板是个年轻的姑娘,见肖楼猜出灯谜,立刻将灯笼递给他:“夫人猜得对。”
虞寒江这时候才瞧出一些门道——这图形灯谜,其实都是“意识流”的思路,比如一支毛笔,谐音代表“比”,蝴蝶翅膀是“翼”,手牵手的男女是“双”,一群鸟是“飞”,合起来正好是“比翼双飞”这个成语。
没玩过灯谜游戏的,看见这些乱七八糟的图案,只会一头雾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