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1/2)
陈廷敬乐哈哈地笑:“小殿下,一般士家大族都爱护‘面子’维护声誉,他们也不希望自家子弟都是恶人。但是人是人嘛,家族大了,枝枝叶叶的,什么样人没有?
可是他们毕竟是一个家族的人嘛,真出了些打打闹闹的事情,你要他们完全秉公处理,天底下有几个大官可以做到?”
弘星不乐意:“打打闹闹不是大事儿。弘星问你,一个大家族的枝叶,在外头地方当小官害死人命,他不光得以逃脱惩罚,他还在其他地方继续当官,有多大的可能?”
陈廷敬:“!!!”
“小殿下,陈氏家族绝对没有这样的人!”陈廷敬脸都吓白了,“人命关天,岂可如此无视国法纵容恶行?”
弘星点头:“所以,这样的事情还是会有的。弘星也知道,这样的‘枝叶’不多,这样的处理结果也不多。其实弘星也理解,这样的大家族,本来就是很少,一个国家能有几个?”
“……对对对。”陈廷敬擦擦额头的汗水,可是弘星的下一句话有吓坏了他。
“弘星看刑部卷宗……”
陈廷敬赶紧保证:“小殿下放心,放心。每年秋天九司科道审理死刑案件,只要能查实的,都尽可能地查实。”
弘星小鼻子皱巴皱巴不吱声。
《尚书》曰“罪疑唯轻,功疑唯重”。罪行有可疑之处的,宁愿从轻处罚,也不能错杀无辜。要求难以决断的,证据不清的案件,要反复的斟酌,从轻发落。
但还是那句话,书本儿是书本儿。
一般大案要案,都分为两个情况。其一是有证有据,清楚明白的不难发落的死刑案,无需复审。其二是有所不清,或者难以发落的疑案,上报重审。
明朝有三司会审,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处理疑难案件。
清朝做的更多,直接将死刑案划分为五类,情实,缓决,可矜,疑虑,留养承祀。除第一种情实外,其余四类全部不予处死。
“情、理、法,每年秋审的时候,玛法和九司科道的官员们,都是慎重又慎重。
每个人都说‘人命关天’,宁可错放,不可错杀;那位姑娘的梦里,更是一个追求“人人平等”的时代。
所以,正义,到底是什么那?权势和金钱,可以理直气壮地买走一切,一切皆是商品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