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2)
闹哄哄的争吵变成厮打,一个个的都红了眼睛。
弘星听得认真,看人打架也看的认真。陈廷敬坐在一侧护着他一脸紧张不安——小殿下怎么能听这个?而硬是厚着脸皮凑上来的金农,听得面色煞白。
虽然他也是不富裕的家庭出身,但他打小儿不缺衣食,性格爽朗大方,跟在盐商后头卖才华拿银子玩乐,从没有什么“苦大仇深、怨恨老天不公”等等心理。可他的心里也有不平。
亲眼目睹世家大族的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平头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哪个有良心的人可以平静?
老百姓说“一代吃,二代穿,三代出贵族”,那是老百姓不知道世家大族的讲究有多少?“为官三世,方知穿衣吃饭。”说的就是真正世家眼里的那些“寒门贵子”。
他也知道当年很乱,从大明末期到平定三藩之乱,堪称百年乱世。现在略好一些,却还是不够安稳。可他也是一个热血的少年人,即使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多的“仇恨”。
大清进关来到江南,徐霞客的后人和清兵打仗,后头家里奴仆起事,一家子,一百口子,只剩下两个去外公家做客的小娃娃……
说奴仆们被徐霞客后人的仇家利用,说奴仆们不爱大明,说奴仆们是属于造反……
可是奴仆们的怨恨是真实的。奴仆们和跟着李自成的百姓不一样,他们吃得起一碗饭,他们有的得宠还过得非常好。可谁愿意做奴仆?谁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人也都是奴仆?
主家公子一句调戏的话,当家主母说丫鬟Yin荡,丫鬟就要跳井自杀……这是他的亲自证实过的事情。
可是,徐霞客的后人儿郎们在前头和清兵打仗,那不是大忠义吗?一家妇孺老小被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奴仆杀了,是什么的心情?
家、国、天下……他狠狠地一闭眼,他突然感觉自己不懂了。他就感觉他那单薄的胸腔里突然冒出来一股气,一股不服输的气。
他是读书人,他明白很多很多的道理,他不去骂任何一方,他也不去站任何一方,他要——都骂!
他转头,看向一脸“认真”的小公子,轻轻问道:“小公子,这些话都不好听污人耳朵,金农去骂人,好不好?”
弘星定定看他一眼,“郑重”点头:“去吧。”那架势,跟派一个大将军出征一般,金农不由地又笑了出来,心里的阴霾散了好多,头脑也更加清醒。
发现陈中堂对他一脸警惕,眼神警告,他给陈中堂一个安心的眼神。陈廷敬起身抱着小殿下进到包厢关好门,金农深呼吸一口,起身,迈开大步来到人群厮打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