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一片狼藉(2/4)
大草原上的羊群何其多也,可以给根据地牧民颁布政策,鼓励牧民收集羊粪。
根据地政府以一斤麦子换一斤干羊粪蛋的交换比统一收购。
羊粪是个好东西,不仅仅可以用来肥田,提高亩产,还能改良土壤。
后世坝上草原的羊粪在网上论斤卖,可比麦子价格贵多了。
何止是羊粪,牛粪也是好东西,不仅仅是农家肥,还是燃料。
所以汉人在坝上发展农业是可以和放牧的蒙古人实现互补的,在塞外开荒种地肯定能够缓解粮食危机。
况且黄毅还会大规模增加番薯、马铃薯、玉蜀黍的种植面积。
吃糠拉稀的康乾“盛世”,不就是红薯成就的么!
根据地的人民不会因为长期吃红薯造成营养不良。
因为这里的主食不仅仅是红薯,还有麦子、糜子、青稞、马铃薯、玉米等等,还能够经常吃到牛羊肉。
明朝的绝大多数官员把心思都花在党同伐异,花在贪腐漂没。
崇祯都上吊了,官员们还不知道痛定思痛。
风雨飘摇的南明小朝廷依旧在玩内斗,而且愈演愈烈,直到玩完儿,可见明末的达官贵人有多么麻木不仁。
徐光启明明在北方试种出了番薯、玉蜀黍、马铃薯却得不到支持,没法推广,最后便宜了入关的建奴弄出个“康乾盛世”。
据说达官贵人不肯推广高产的农作物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掠夺升斗小民的土地。
因为老百姓但凡有口吃的,绝无可能借高利贷,也就不可能因为需要还债卖掉田产。
这种推断究竟有没有理论依据黄毅不去考证,反正根据地是新诞生的政权,是黄毅一言九鼎的领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