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驱虎吞狼(3/4)
那就是亲手当众屠杀过原酋长或者色楞部的贵族。
冬天无所谓人口牛羊过于集中,春天才到了分散放牧的时候。
这个冬天的坝上草原虽然饱经战火,但是食物充足。
为何?
第一个原因是黄毅团伙只shā • rén不放火,财产损失不大,粮食和牛羊基本上没啥损失。
第二个原因是战死了好几千人,食物的消耗少多了。
第三个原因当然是色楞带走了一千青壮年骑士,人人双马,用不着消耗营地的食物和草料。
明年春天,分配到了牛羊蒙古包的牧民少了压迫,日子应该过得比以前好,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习惯了黄毅轻徭薄赋的统治。
轻徭薄赋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心里有数。
封建王朝的税收绝大多数来自农业税,工商稅的比例少之甚少,矿稅也收不上来。
黄毅的计划是大力发展工商业,谈不上反哺农业、畜牧业,也得尽可能减少务农、放牧者的赋税。
大明朝廷也曾经多次给遭遇天灾、兵灾的地区减税,甚至于免税,但是收效甚微。
那是因为大明朝其实是粗放式管理,政令不下乡,县太爷需要依靠宗族、乡绅的势力管理地方。
朝廷免税的好政策根本无法落实到升斗小民的头上,反而肥了地主老财和地方官。
末代封建王朝,贫富分化演变成了水火不容。
鼠目寸光的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地主老财宁可守着地窖里的藏银发黑、长毛,也不肯拿出来赈济活不下去的无产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