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七章:缓兵之计(2/4)
追随黄毅征战三年是义务,必须有,三年后是不是真的放归这些蒙古籍骑兵呢?
黄毅自信满满,三年的时间足够长,应该能够改变一个人,镇抚官进行思想教育,教蒙古籍战士说汉语写汉字,有功者赏。
发展、扩张、增加兵马是必由之路,假以时日保不准这些蒙古人能够当上伍长、小旗、副总旗,拿到手的军饷足够养家糊口。
三年期满之时,他们未必就肯回原部落,把家小接来根据地城池安家落户也未可知。
所以承诺的三年放归仅仅是给新归附的蒙古人吃个定心丸,是给他们希望,是缓兵之计。
喀喇沁部落原本的武器和装备差得很,自从跟随建奴入关劫掠后,情况大有改观。
歼灭一个只有一二百控弦人的部落都能缴获到二三十副铁甲,绝大多数是明军装备的鱼鳞甲。
这让黄毅更加坚定了尽可能多的消灭喀喇沁部落的决心。
敌人的装备档次提高了,钱财多了,岂不是意味着实力会大大增强?
打击喀喇沁诸部需趁早啊!
黄毅犁庭扫穴了七个喀喇沁部落并不满足,根本不愿意收手。
仅仅修整了三天,一千四百战士就裹挟着一千多新归附的蒙古青壮年再出发。
谷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