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三道难题(1/2)
随后的几天大胤京城涌现出来无数从全国各地来的读书人,敢来京城的这些读书人都是自认为有几分才华的,他们都不甘心九公主嫁给一个无名之辈,拼命的想证明自己。
与此同时,在胤君临的刻意推动下,所有大胤的百姓都知道大齐太子设下三道难题来挑战大胤所有的读书人。
第一道难题是对联,大齐太子齐万山出了一道上联,扬言大胤无人能对的上来。
第二道难题是作诗,大齐太子请大胤皇帝胤君临命题,当场作诗,让所有大胤的读书人来评判好坏。
第三道难题是问读书人为何读书,双方各自说出读书的理由,让众人评判。
作诗和为何读书大胤的读书人丝毫不惧,他们当中有很多擅长吟诗作对的人。
而为何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也自信不会输。
毕竟大齐太子齐万山这是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大胤,大胤还是有能人在的。
可问题就出在这第一个难题上,对联,大齐太子所出的对联极为巧妙,他们根本毫无思绪。
就连大胤最擅长对对联的高手看了也无计可施。
这上联的内容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一连几天过去了,这个上联传遍了整个大胤,大胤人尽皆知,他们绞尽脑汁的去想,但就是想不出来。
大齐太子放出话来,这个对联就算给大胤读书人十年时间,他们也想不出来。
由此可见大胤根本无人配的上九公主胤青丝,那庄周也不过是个沽名钓誉,软弱无能的草包罢了。
其实这个上联并没有很深奥,就是一个拼字联,运用“拆字格”中的添字手法。“寸”和“土”合起来就是个“寺”字,“寺”和“言”加一起就是“詩”,“詩”是诗的繁体。最后“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巧妙地把“寺”和“诗”联系到了一起。最妙的是不仅技法上极尽离合、顶真的技巧,而且山僧、明月、古寺结合得十分到位。
庄周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大齐太子齐万山这么一说,众人把矛盾都转移到了大齐太子齐万山和庄周的身上。
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水平实在是对不上这下联,但是他们不希望大胤如此被羞辱,希望庄周能力挽狂澜,狠狠的打压一下大齐太子嚣张的气焰。
可时间又过去了几天,庄周依然没有露面,也没有丝毫回应的声音,这让大胤的读书人有些失望。
难道庄周真的像大齐太子齐万山所说的那样,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大胤这边集体沉默了,他们连大齐太子齐万山设置的第一道难题都过不去,心中十分绝望。
也有人尝试去对下联,可对出来的意境根本不符合,大齐太子出的上联成了横在所有大胤读书人面前的一道天堑。
这几天大胤京城大街小巷的百姓都知道了这道上联,同时也知道了大胤读书人无一人可以对的上下联。
大齐那边更是大肆宣扬大胤无人,气焰极其嚣张。
大胤的读书人都羞愧难当,内心期盼着有大胤的读书人可以挺身而出,解决这道难题。
看到大胤的读书人过了这么久连第一道难题都解决不了,大胤即将被羞辱的时候,庄周终于站了出来。
大胤皇宫门口正是大齐太子设下的上联所在的地方。
自从大齐太子齐万山在此设下第一道难题之后,这里每天来的读书人络绎不绝。
他们都梦想自己能够对出下联,从而名动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