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2/4)
有这么丰富的原材料,扩大纸张生产便可以提上日程了。
在此之前,便先要为这种纸冠名。
张瑞乃问道“尔言下之意,是将此纸冠以韩馥之名,为其增加名望,从而结交冀州?”
“然也。天下时重名节,崇奖隐逸。所谓名士必品性高洁、超世脱俗,然主公以为韩馥能归隐山林否?”
那自是不能。
汉末以来直到魏晋都有重名士的社会氛围。所谓名士必以崇尚隐逸为优,郑玄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名气,就是因为三公九卿屡聘不应。甚至后来朝廷聘其为三公,都不肯赴任,声望暴涨。当然,能著书立传,教书育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杨修继续说道“朝纲不振,政局黑暗,清流领袖如李膺、陈蕃,疾恶如仇、匡扶正义亦可增加名望,主公以为韩馥能为否?”
“著书立传,教书育人,明正德行,教化百姓,主公以为韩馥能为否?”
张瑞连连摇头,这些都不适合韩馥。
归根到底,韩馥还是没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乱世已至,诸侯应追求兵强马壮,而非名望气节。所以他能因为袁氏故吏的身份,轻易将整个冀州送给袁绍,以求天下赞扬其美名。
用他自己的话说“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认为让出冀州,是禅让美德,是自古以来天下君子所崇敬的高贵气度,可以增加他韩馥崇高的名声。
或许后世人会觉得这人脑子有病。
但若生活在当下,这却是无数清流、名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美名。就像郑玄,因拒绝三公之位,声望为天下之最。边让丢弃九江太守之职,声望大涨。韩馥同样不觉得丢弃冀州有何不可。
清流一辈与张瑞、曹操、袁绍这种野心勃勃的诸侯追求完全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