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新思路(2/4)
“好!就算话再多的钱,你爹我也想办法将你塞进去。便是不知你想选择哪一个书馆?”老王不动声色的问道,于他的念想里,当然是希望儿子能加入到儒学馆,将来好考进士。
虽然里面花钱多,但都是出过进士的名师,这钱,左看右看,都花的值得。
可王昆并不喜欢学习那些儒学经典,家里有钱,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尤其处在这个叛逆的年纪里,遂有些出乎老王的预料道:“爹,儿子决定去商馆,以后等儿子长大了,便继承您的事业!”
听王昆之言,老王先是一愣,接着一叹,道:“也好,为父给你闯了这么大的基业,你不愿在商铺帮忙,于书院里长长见识也好,等以后了,好回来继承家业。”
其之内心实则一叹,看来自己王家的祖坟上难以冒青烟,这辈子是不会出进士了。
不过,儿子以后能回来继承,老王心里也舒坦一些。至于书院里能学到什么,老王倒没在乎,反正即便学不到,今看来往之众,非富即贵,多交一些朋友,也是极好。
处于商贾的身份上,加上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其人比旁人更加知晓,在大宋做生意,多一些朋友的好处。
就在这般的书院开放日中,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安远书院内部参观,各种传闻之事,经过悠悠之口,得以证实,导致来往的人更多。
刘平于初步的顾忌中,觉得能收到三百士子就不错了。
尽管当下安远书院规划的是数千人的大书院,但奈何是在大宋第一次这般实验,没有经验,尤其因教学水平等诸多原因,担心招不到人。
可现在,看这情形,情况已经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预料。
别说两三百人了,两三千人,与之看来,都有可能。
只能说,这群富家子弟,实在是太好赚钱了。
若是第一届学生,一次性招收进来三千人。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还是书院内的讲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