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仿笔取万金(3/3)
可这样一来,文官集团早已是怨声载道,灵水事件让他们对李奭刮目相看,同时有见地的人早已看出李奭所图绝非太子之位这么简单。
如果李稷失势,李奭定会将其连根拔起,赶尽杀绝。可即便如此,他们似乎毫无还手之力,现在得李奭不仅有武官集团的支持,还笼络了众多基层官员和百姓的心。王当前已对李稷失望无比,切忌再添乱子。
忍辱负重,对的,像勾践一样卧薪尝胆,等待机会,这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在深宫中的林然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比谁都更心急,恨不得马上结束这场战斗。
单纯恬静的悦明依然沉醉在自己的单相思中不可自拔,只要有空就会亲手做吃食送来给林然品尝。林然便顺水推舟地将一封密函放在了食盒中传给了正在晋王府中盘算的李奭。
李奭一看信件,放声大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啊!好一个龚勋!”
在一旁伺候的宋青一脸不解问道:“殿下,是有好消息吗?”
李奭将信放在灯烛上烧了个干净,才徐徐转过身道:“你立刻着手去办两件事。第一,游说灵水那帮跃跃欲试的百姓,带他们走上起义的道路;第二,想办法秘密地和姜子期接头,让他们支持灵水起义。”
宋青大惊道:“晋王这是要?”
李奭笑道:“是要结束战斗了。龚勋说的没错,敌人此时定想养精蓄锐以保存实力,也会认为我们沉浸在喜悦中不会再攻。我们恰恰就要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而且要狠狠地打,打得他们毫无翻身的余地。”
宋青道:“可是贺骁已战死,这个新任的姜子期还会买我们的帐吗?”
李奭道:“姜子期是贺骁的死士,当年全靠贺骁一手提拔。我们对接贺骁的时候,他那时不过是个情报兵。我早就考虑到贺骁如果被人替代的情况,所以我早已同时布了数十条线,而这个姜子期就是其中的一条。”
宋青不禁唏嘘,李奭心机之深让其不寒而栗,他弱弱地道:“晋王,我们这是通敌卖国呀,如果被人发现,日后若是要继位就会相当危险。”
李奭笑道:“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不就是靠着谢廷会,靠着母妃,靠着你们吗?单靠我一人能成何事?做大事切勿钻死胡同,如若摒弃樑国,我定无今日,又何谈继位?”
“放心吧,谢廷会目前还会乖乖地替我保存着国的大军。樑国虽有偷鸡之心,却无偷鸡之力,一旦我坐上王位,翻不翻脸还不是我一句话?”
宋青见李奭决心已定,多说无益,只得领命去办。
收到信息的姜子期立刻就让潜伏在国的使者乔装成商贾,花巨资支援灵水农民起义,为其提供大量武器和资源。
与此同时,李奭凭借着扎实的群众基础和一线文官集团的支持,又开始无孔不入地散布着一轮新的谣言。
谣言称李稷欲花钱堵悠悠之口,筹集文官集团几年来搜刮的民脂民膏预备开展灾后重建,可却私下筹划着两年后翻倍征税以弥补损失,同时还要像掠夺桃平金矿一样大肆开矿再建行宫。
要知道灵水周边向来传言有丰富的矿产,一旦开采朝廷将收获一笔巨资,可老百姓不仅要出钱还要出力,甚至出命。
这种寅吃卯粮的玩法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相当于自己开了个印钱厂想当然地肆意多印了一大笔人民币。物价高涨则是必然趋势,只怕到那时百姓还有吃不尽的苦。
除此之外,李奭竟还透露了李稷当时暴力采矿,残杀桃平百姓的细节,甚至还故意流出了与李稷签订的那份协议以佐证传言。
毫无辨别能力的百姓们听到此等传言,又见到这般证据,顿时情绪激昂,失去理智。他们毅然放弃重建家园的念头,认为应当把扫除暴君作为第一要务。
于是在不少预先安排的激进分子的怂恿下,大家迅速占领了灵水衙门,打死县令,抢夺了朝廷捐赠的救灾款并全部用来购置武器。
立刻就在当地组建了一支一万多人的起义军,流转了几个县人数迅速增长到三万。加上樑国增员的人马,人数多达五万。
当这支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军朝着朗元袭来时,文官集团的士大夫们竟依然在为是否要向王上报而争执不休。
他们其中绝大多数的人坚持认为农民起义军不过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让沿路官员开仓放粮,拿些钱财疏散他们即可。万万不可上报王,以免再生祸事。
而那看到时局不妙的少数深知大势已去,大战在即,便索性卷铺盖走人了。
此时的王身体已极度虚弱,很多事务暂时搁下,本想让李稷接班的念头不得不作罢,只能勉强撑着看些奏章,上朝也只坐须臾。
当李稷收到起义军的确切消息时,大军离朗元已不到两日的路。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明明已经倾家荡产地去补这个窟窿,为何那些贱民还不满意?
正当他气地乱砸东西时,身边的一个亲信倒是提醒了他一句道:“殿下,这八成是二王子搞得鬼啊!”
这才刹住了李稷的暴怒,可转眼一想即便如此又能怎么样呢?别人拿家伙都要抄家了!
如今之计只有拿到虎符调动大军方能守住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