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平地一声雷(1/3)
自李奭入伙以后,金矿开采异常顺利。李稷等不起献媚,便同步安排了行宫修建工作。
王病情稳定,但却大不如前。见到李稷有如此孝心,很多事便也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出大问题就无妨。
可李稷却把王的默许当作一种莫大的肯定,决定要把几年修建期缩短到一年内竣工。
这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看,出了大幅度增员,毫无办法。李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连哄带骗地给银子,吸引了一批劳力,后来为了节省费用就干脆派地方官吏去抓壮丁。
这些壮丁辛苦服役,没日没夜还是其次,大量的劳动力丧失导致了灵水周边数县的农田无人耕种。无人耕种自然没有收成,也就意味着交不出粮食和赋税。
文官集团意识到这点后,大小官员纷纷讨论。太傅等人侧面跟李稷商量暂缓此事,却被功利熏心的李稷骂地狗血淋头。
官员们想到王怕时日不多,万一李稷继位,谁都不愿自讨没趣,便个个装聋作哑。待到纳税交租时,地方官吏发现百姓无钱无米可交,又一味迎合李稷,便学了强盗直闯百姓家中收刮,有甚者还趁此机会欺辱妇女,百姓苦不堪言。
正可谓是: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林然见时机已到,便提醒李奭让之前买通的文官集团的人行动起来。届时,各地官吏纷纷请奏圣上,将地方惨剧和盘托出,个别有心者还添油加醋,看地王青筋暴出,当场就吐了口血,倒在龙榻,不省人事。
王后得知此事,立马携文官集团重臣纷纷求情,王自知已是风烛残年,时日怕是不多。
实在不忍心惩治儿子,又念在他本为尽孝,并非自己享受,便下令让李稷停止修建行宫,立马组织地方生产。
王后怕儿子忧心并未透露王卧床的消息,收到圣旨的李稷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心想我好不容易费了那么大力气来建造行宫,怎么能说停就停?
再说父王定是顶不住暂时的压力,做个样子给世人看看。于是便下令暂缓交税交租,但行宫修建如期进行。
这一年的秋雨来得晚了些,已是初冬时节,可量却惊人的大。淅淅沥沥的雨,忽大忽小,连续下了三天三夜,灵水周边的防洪工程此时因行宫修建根本腾不出人手维护。
因为灵水一带从未发过水灾,地方官员也没引起警觉,殊不知此次修建挖掘严重,江边泥土早已松动,又遇上这没日没夜的雨,实则是风雨飘摇未有人知。
由于雨势不大,堤岸溃烂尚未明显,犹如温水煮青蛙般,直到那第四日清晨,只听见“轰隆——”一声,堤坝顷刻崩塌,蘑菇云般的洪流倾泻而下,灵水两边的百姓还未反应就被家毁人亡。修了一半的行宫终也经不住洪水猛兽,没多久就被淹地只见柱子了。
由于洪灾突然,地方政府又基本毫无准备,只能组织百姓撤离,求爹爹告奶奶盼着雨停水消。
又过了两日,雨势渐小,洪流渐缓,县衙着手组织灾后重建事宜时又意外发现瘟疫已开始蔓延。奈何城内药材铺几乎毁尽,郎中也是无处可寻,无奈之下只能奏请朝廷支持。
此时,恰逢秋闱的殿试,王便以此为考题,在金銮殿上向各位佼佼者求教。
林循一路披荆斩棘,扬帆而上,此时已赫然立于殿上听题。因以前参与过桃平县救治瘟疫,心中大喜,侃侃而谈。措施具体详细,考虑周全,甚得王首肯,特点其为状元,并命其辅佐大王子立即着手灾后重建工作。
林循高兴不已,立刻磕头谢恩领了命,殊不知此次能如此顺利,李奭在幕后也是做了不少帮衬。
殿试结束后,李奭特意在门口等候林循,待其跨门而出,便立刻上前祝贺道:“恭喜林状元,贺喜林状元。”
林循立刻回敬道:“不敢当,不敢当。臣参见晋王殿下。”
李奭赶紧扶起林循道:“不要客气,早晚都是一家人。朝堂之上还需勠力同心,和衷共济才是。”
林循故意装傻充楞,笑而不答。
李奭问道:“此次各大考官倒还客气?”
林循本就心疑自己运气甚佳,此刻才知是李奭从中打点才会如此问话,看来不和他同行怕是不能的了。于是笑道:“十分客气,晋王殿下费心了。”
李奭笑道:“为朝廷提携人才乃我等臣子的本职,若要言谢,我等都需感怀王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