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十里红妆记(下)(1/4)
这条再熟悉不过的路,却头一次走地异常曲折。
她的心跳越来越快,几乎要到嗓子眼,满脸通红,连耳朵都烫地厉害。短短的一段路,她不得已停下来两次调整呼吸,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
寂静的厅堂内正中端坐着林书进夫妇,林书进右侧的旁位坐着长子林循,正对面的左侧旁位则坐着刘兴文。
当林冉拖着长裙迈着盈盈的步子走进这间屋子的那一刻,这四个人的心思各是迥异。
林书进的面色有些蜡黄,撑在大腿上的两只胳膊使得双肩稍稍隆起,显出一副老态。他的心最是矛盾,于私他最疼爱林冉,愿她得到一门好姻缘,于公他害怕林冉的拒绝会使刘氏一家大幅减资,迫害桃平民生发展。
林夫人此刻愁云微露,面色冷淡,时不时瞟上夫君几眼,她的担心源于林书进的担忧。她深知林书进所思所想,可于一个妇人,她更倾向于保全女儿的幸福,只是她又舍不得夫君为难。
林循却是一脸肃穆,不苟言笑,虽是正对着刘兴文却不看一眼,他害怕的是刘兴文此番是为报当年之仇,正反都不会让林家有好果子吃。不过在等待林冉出现的这段时间里他也想明白了,大不了就是拼地头破血流,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舍了妹妹。
刘兴文的愁容在林冉出现的那一刻霎时烟消云散,嘴角对称地高高上扬,眼波如粼粼泉水,柔情四溢,深思枉然。
当年那个粗布麻衣的黄毛丫头已出落地越发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全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女人味,温婉可人至极。心想若能娶得此女,也不枉费自己这两年在江下吃的非人之苦。
只见林冉缓步行至双亲跟前,徐徐作揖,轻声问道:“不知爹娘唤儿,所为何事?”
林书进瞥了一眼刘兴文道:“刘府三公子今日不到辰时就登门求亲,浩浩荡荡的队伍都拉到对面街市了,着实有了心。冉儿,如今你已及,嫁人是迟早的事。我和你娘都希望你嫁得良人,此生幸福。故此事还得看你的意思。”
林冉不由蹙了蹙眉,杵在原地,良久说不出一个字。
这把一旁的林循急得不浅,站起身来就道:“冉妹,爹娘都说了,这事由你自己拿主意,没人会逼你。只要你不愿意,谁都拿你没辙。你放心,谁敢动你,先过了你哥这关再说!”
林书进生怕林循会闹出事来,立马拍桌子起身道:“林循,闭上你的嘴,没人当你是哑巴。”
说罢向前迈了两步走到林冉跟前,垂下头望着女儿,轻声道:“和刘公子谈谈,有什么话说清楚无妨。我们就在外堂候着,有什么事你就唤我们。记住,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女儿,爹支持你一切的选择。”
林冉扬起头望向父亲,一眼就读懂了他眼中擎着的丝丝泪光和他那厚实的手掌在自己肩头拍下的那两下“暗语”,此刻她的心更是如乱麻交缠。
终于只剩下刘兴文和林冉两人,这是刘兴文梦寐以求的时刻,林冉看上去却无丝毫惊喜之感。她小心翼翼地端坐在刚刚哥哥坐着的交椅上,低着头等待着对方开口。
刘兴文倒是紧张又兴奋,来之前准备的台词套路早就抛诸脑后,见到佳人在前,忍不住表露心迹道:“冉丫头,头一次见你穿这样的长裙,太美了。美得我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呵呵,你看你看,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林冉抿着嘴微微一笑,伸手随意抚弄了下群裳的下摆。
刘兴文深吸了口气,捋了捋思路,悠长地诉道:“冉丫头,你还可记得两年前在你家庭院里别离时我说的话?”
林冉淡淡地回了句:“有点印象。”
刘兴文微微笑道:“我对你说‘你与我的一切,待我归来时一并奉还,你等着我’。那时候我就盼着今日,可我知道你定看不上那时的我。一事无成、心胸狭隘、急功近利,为了能在刘家站稳脚跟,让我母亲有名有份,我做了太多蠢事。”
“如果不是你,我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去江下这些年,我跟着父亲风里来雨里去。凡事亲力亲为,吃了不少苦,那次在码头搬货失足掉下江中,在本能地扑腾和挣扎着求救时我喝了太多水,我猜自己快不行了。当时脑子里唯一想到的人就是你。”
“我跟自己说‘刘兴文,你死了,林冉嫁给谁去?’。然后我竟在水里镇定起来,回想到王蛮子以前曾教我的游泳口诀,憋着一口气尝试了好几次,身子竟渐渐浮了起来,等到了人来相救才捡回了一命。”
“躺在岸上望着天我就决定等你及之时,就来提亲。怎么样,是不是很感人啊?”
林冉依旧是沉默不语,可面上的神色却开始柔和。一个人能把自己的苦难描绘地如此轻巧,内心定有如蒲草般的韧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