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有时人多也不好(1/3)
应昭将这几日梓潼县和德阳县送来的报告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直到灯火如豆,他才长叹一声道:“终究是土地有限,一个成都平原,分不了太多地。难怪诸葛亮穷尽一生,也没办法打破体量这个僵局。”
梓潼县和德阳县,都算成都平原的边缘,可就是这样的大多都是熟地粮仓的地方,居然容纳了三十万人口。
直接将本地的耕地都占满了。
甚至还有溢出的人口。
大概还有三万人左右分不到田地。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昭发现了一个极端的情况,那就是他预估的八百万人口预估少了。
蜀州的人口得按千万算了!
之前因为他的曲辕犁和耕牛的推广,导致了大量世家庄园不需要佃户,甚至还能吞并其他的小地主、自耕农,导致了蜀州流落的原小地主跟自耕农数量,大致有一万户。
这一万户就是将近五万人啊!
并且这一万户之中超过七成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多是呆在城市内充当市民阶层。
从事的是服务业,比如店小二,掌柜,账房等等。
当然这几天,他也在梓潼打掉了十七个涉嫌人口拐卖的人牙子,以及二十六家牵扯其中的娼馆。
还有赌坊他更是抄到了上四十万贯的赌资。
“也不愧是蜀地,富得流油!”
应昭忧心忡忡,现在的蜀地摆明了是不可能全部分地,城市的店铺也进行了规划,并且民房也根据数量分成官租房和自有房,然后原本不打算拿出来的扩建计划,也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因为应昭的入蜀活动,导致了很多百姓没有了干活的地方,于是粮价也飞涨。
就算打掉了想要屯居沽价的粮商,城内的粮食还是在暴涨,因为老百姓其实还是恐慌的。
无奈,应昭只能尽快将官办粮行推出来,在蜀地进行粮油公营,每人每户取户口本,限量来买。
买一斤送一斤的方式,将暴涨的粮价直接压死。
悄悄摸摸囤粮的一些百姓,直接亏光裤衩子,痛哭流涕。
可就算是这样,应昭计算了之后发现,蜀地的粮食压根刚好够应付自用,想要支撑起出蜀发动战争的用度,那就得让老百姓节衣缩食了。
“娘希匹!从一个坑掉到了另一个坑!”
骂了一句,应昭纾解了一波郁闷。
蜀地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开发,粮食不够就得开垦土地,同时还得在武汉中、武都、阴平拓宽道路,维持支援。而这三个郡也得进入军屯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