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剃头匠 (前言)(1/1)
用剃头匠这个名称来称呼这个人,有时候确实有点过了。人们常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从他出生开始,可能他这一生就已经暂定了该走的道路。老刘是一个理发师。
小时候语文老师常说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可能老刘从来就没觉得自己会到那个地步。剃头匠嘛,理发师,那是怎样的一个职业啊?那个年纪的孩子或多或少对于这一类的人都有些抵触。觉得他们才是组成这个社会最底层的部分。可往往就是这些最底层的人,社会不能缺少他们。当然这也成了后来老刘给别人剪头发的时候常说的一段故事,给别人吹嘘自己是社会急需的人,是社会不能缺少的人。当然人们也就听一乐,也没跟老刘计较。可总有人是那人群中少有的几个刺头。吃着父母的钱过着生活,不三不四,到处挑事儿。当然老刘一开始也是容忍的。毕竟都是一些小年轻,谁又没有年轻过呢?
可是这些小伙子没把老刘当回事儿。经常剪了头发撂下几张钱就跑,老刘回过神一看,却发现那只是几张祭祖时用的纸钱而已。下回再来的时候,小伙子们又权当没发生这事儿,老刘也就笑呵呵的给他们剪了头发,然后一拍他们脑袋说道:“走吧!下回把之前差的钱拿过来。”
当然,下回也就是没有下回了。
可就是老刘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家庭并不美满。
他的父亲卧病在床,而最终也没等到老刘赚够了钱为他治病,撒手人寰。从那时候开始,老刘就再也没怎么笑过了,那些小混混们也再也没有去过老刘的理发店了。
老刘是个单身汉。
我们这些常去的顾客也不知道老刘今年到底多少岁了。反正也是从来就没见过他身边的女孩。问他有没有相亲的对象,他也就摇摇头,问他想不想找对象,他也是摇摇头。就连有同志问他有没有感觉的时候,他也是摇摇头。怪了!
后来周围的几个商户为了联合反抗当地的收租,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老刘这才说起了自己的感情史。原来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让老刘念念不忘,以至于到了他这个年纪还不想着去找一个老婆,把余生过完了算了。
大家推着嚷着让老刘说说故事,不然就要罚酒。可平常喝酒喝的少的老刘,这一次却出奇的接二连三地把酒灌了下去,死活不肯说。
当然酒一喝多了,什么话也就都肯说了。
老刘是个大城市的人。
年轻的时候考了一个好大学,可以说是家里人的期盼了。人长得也好看,家里也算富裕,平常也有一群好哥们儿整天在学校里吃喝玩乐。年轻嘛,年轻的时候总是过的很快乐的。也就是在大学的时候,老刘遇到了小王。叫王什么,他支支吾吾的也没听清。老刘对那个女生可投入了太多的感情了。直到最后,小王骗走了老刘所有的生活费,路费以及家里答应给老王买车的钱。虽然不多吧,7万多,但在那个时候可是一笔巨款了。家里面也没怎么说老刘,但就是让他以后多注意点,不要再被骗了。可老刘可不甘心啊!他觉得小王可真没有欺骗自己,只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了。就这样一直等着他。直到小王再次出现,然后在新的世界里又骗走了他几十万。这时候老刘才醒悟,可能小王是入了什么传销组织?那一段时间里,老刘前前后后往他的账户里打了,不知道多少钱?直到后来家里知道了,把他赶了出去。然后老刘就学了一门手艺,待在小王之前老去的商场里。开了理发店,后来商场倒闭,就把理发店盘了出来,开在每天小王都会走的那条街的街边,也就是现在的这个理发店。没过了几年,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每天都在亏钱,直到最后父亲母亲也都破产了。这时候家里人才又把老刘接回家去。但是老刘的工资也没有多少,毕竟自己给自己当老板,赚的还是人头钱。但是自己的老娘,自己的老父亲,总得靠自己赡养啊。
好在赶上了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帮扶了他们这些个体户,才终于算是挺过了难关。
再到后来就是现在了。
我们听说老刘和小王结婚了,有的人说没有。可是老刘每个月都会往银行里跑,不知道在给谁转账汇款。我们也无从得知,当初小王给老刘是撒了什么mí • hún药。我们只知道,这个剃头匠恐怕一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