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3/3)
经过杨兰身边的时候,杨兰把人拉住问了句:“沈桃姐你跑这么急做什么,小心别撞到人啦。”
“你们会德语吗?”她焦急逮住杨兰问了句。
杨兰疑惑地摇摇头:“德语谁会啊,咱这里就没人会德语吧。”
“怎么了沈桃姐?”苏玥好奇问了句。
“楼下有两个外国人刚才上了个厕所,回来没跟上队伍,说是没参观一楼想参观一下,可他们都是d国人,那个翻译员现在在三楼,我也不好意思让他们专门下来给那俩外国人翻译……”
原来是这样……
苏玥若有所思,刚想说什么,就见沈桃去了队伍前,逮到一个售货员就问一句:“会说德语不?”
无一例外大家都摇摇头。
沈桃焦急地跑了回来,边焦急走着边自语道:“这可怎么办,总不能说咱这里没人会德语,那多寒酸。”
领导上面有命令,一定要好好招待这些贵宾,不能让他们觉得咱小国风范,方方面面都得整到位。
可那俩d国人就跟头驴似地,犟得很,不肯上楼跟随队伍,说是不想逛其他,就想看看吃的,还要人给他们介绍z国的土特产。
这不会德语怎么介绍嘛,可又不能让他们知道,偌大的华侨商店连个德语翻译员都找不出来。
沈桃焦急地团团转,楼下两个d国人已经无聊地拿起几包蝴蝶酥,用几句蹩脚的英文问了几个售货员,回是回答上来了,可那俩d国人听不懂。
苏玥本不想暴露太多,但又想着确实不能怠慢了贵客,也不想让沈桃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便主动走出来。
“沈桃姐,我会德语。”
……
落单的两位d国人是机械方面的技术员,一位男士一位女士,听他们说居然还是夫妻俩,穿着墨色羽绒服,打扮地一副休闲风,很有二十世纪的感觉。
他们跟苏玥聊得十分畅快,没想到鹿城还能遇到如此精通德语的售货员。
这年代,会英文的屈指可数,更不用说d语这样的“小众”语言。
所以交流团配备的翻译员是人家从d国带来的人,并不是z国本地人。
那位翻译员中文不算太好,在一些土著名词上,解释地还没有苏玥通透。
于是一场逛下来,两位d国人对苏玥的专业能力表示佩服,甚至像夸小孩子那样,竖起大拇指给她。
苏玥含蓄一笑,继续带着二位在一楼大厅的食品柜台逛了好一会儿。
通过交流,苏玥才发现,原来这俩是个吃货,对于二楼三楼的服装电器什么的,一概不感兴趣,他们几乎把看上的食物都挑了一份,准备打包回去吃。
反正也不用花自己的钱,一切费用都由他们团队承担。
莫卡娜是个一米七的大长腿d国女人,高鼻梁大眼睛,眼窝深邃,瞧着你时眉眼有一股爽利劲儿,说起话来嗓音偏中性。
她的丈夫捷森是位爱笑的男士,下巴留了一段胡茬。一米八八的个头,比乔景明要高几公分,身材却跟乔景明差不多,苏玥很少见到如此瘦削的外国男人。
“我丈夫比我吃得多,可总吃不胖,你看看他的身材,比我还瘦。”莫卡娜无奈叹息着,大方地使用德语与苏玥分享她的烦恼。
“确实,你丈夫是挺瘦,而且个子又高,视觉效果加倍。”苏玥捂唇笑了笑,觉得这个叫莫卡娜d国女人还挺自来熟。
“莫卡娜,别在外人面前损我。”捷森无奈揉揉额头,对妻子的吐槽表示抗议。
“这个叫什么,一看就好吃,可以给我来一点吗?”莫卡娜忽略丈夫的话,指着柜台里的枣花酥对苏玥说。
苏玥憋笑道:“可以。”
给她夹了一斤到油纸袋里装好,莫卡娜欢喜地接过,捻了一只味道捷森嘴边。
那男人哀怨的表情终于得到缓解,张嘴咬上一口,随后大拇指高高竖起,用德语称赞了句:“棒极了!”
两人边吃边走,在苏玥的介绍里,又要了不少食物。
苏玥主要擅长推销二楼的服装,一楼很多食物就连她自己都不是很懂,所以身边还跟了个一楼的女同事帮忙用中文介绍,她只需再用德语翻译一遍就行了。
只是女同事那眼神不断游离在这对d国夫妻身上。
她在想:外国夫妻好黏糊哦,大庭广众喂食什么的,啧啧啧。
……
莫卡娜和她的丈夫一直在一楼徘徊了好几个轮回,等到交流团从楼上下来后,又重新混入队伍,跟着坐上门口的车回宾馆去了。
今天的热身行程差不多就到这里,大家还算满足地带着战利品上了车。
临走前,莫卡娜笑着跟苏玥道别,两人用德语说了句道别话,这才心满意足地牵着丈夫上了车。
等人走后,苏玥用德语跟那俩外国夫妻交流的事儿,已经传遍了整个华侨商店,就连李主任和几位领导也好奇地盯着她。
“苏玥,原来你还会德语啊,你简直是神啊,太厉害了,这么算下来,你会三种语言呢!”
母语、英语和德语,她好厉害!
这年头,会一门外语已经是极其了不得是事情,不用说精通,更不用说精通两门!
一时间,苏玥成了华侨商店炽手可热的人物,大家对这个一个月前来的漂亮女同事强劲的语言能力表示十分的好奇。
他们拉着她问了好一会儿,直到沈桃把他们打发回各自的岗位上,这事儿才算消停一阵。
……
D国来的交流团一共要在鹿城待上一个半月,期间要访问多个工厂,其中就有乔景明所在的无线电一厂。
所以等苏玥这边彻底忙完后,乔景明那里又开始忙碌了起来,说是他们厂子有技术上的问题被困扰了很久,急需代表团技术顾问的帮助。
不过他们已经被国外这些专家们卡脖子卡了很久,人家愿不愿意教还是一回事。
七十年代,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只是稚嫩的后来者,很多方面都是技术员们自研,摸着石头过河过河。
像是很多设备也需要进口,但国外大部分企业在研发产品的时候根本不会把我国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所以许多进口产品时常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
价格贵是其一,其二是技术方面远远没有国外先进,好不容易来个交流团吧,人家也不是真心要教你技术,你还得笑脸相迎,好吃好喝接待人家,憋屈地很。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咱们民族一直奉行,技术不到家就得受制于人,为了打破僵局,无数科研人员只能边干边学。
乔景明正是其中一员。
每天看着他匆匆送自己上班,匆匆接自己下班,再做两顿饭,剩下的时间连跟苏玥多说几句话都不行。
苏玥看着他眼皮下浓重的青黑,心里颇不是滋味。
“他们不愿意教就算了,反正你们迟早也能研究出来。”这年代的人多能吃苦啊,很多方面后代是无法比拟的。
乔景明取下脖颈上的围裙,冲她笑了笑:“还是得去厂子里看着,他们代表团明天就来我们工厂了,我得去盯着点,不能出岔子。”
苏玥知道他是他们厂里的“顶梁柱”之一,便不好多说什么,只让他好好照顾身体,别累垮了。
乔景明背上工具包就要走人的脚步一顿,他转过身,沉默地看着苏玥,那眼神里,莫名其妙带着些含情脉脉。
他突然特别想伸手抱抱她,可又想到两个人不清不楚的关系……
快了,等这件事过去,他想把一切统统说明。
那一天,不会远的。
苏玥,等我。
苏玥站在圆桌边,看着乔景明的眼神变了又变,眼底被一片深沉的阴影覆盖,她完全看不懂里面所包含的情绪。
他最后还是走了,步履匆匆,只留下一句:“你也是。”
……
作者有话要说:
翻页,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