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无趣(1/4)
衡山书院,是由百年前的凤阳长公主和驸马创办,凤阳长公主喜武擅使红缨枪,驸马齐长书却自幼喜文弄墨,又不爱官场复杂,两人一文一武本互看不顺,却因祖皇帝赐婚成了欢喜冤家,最后竟也相得益彰,恩爱偕老。
凤阳公主怀孕后,便收了性子,更是为了让夫君才华有用武之地,与其创办了书院,且男女皆可进入书院,只是课室分开教学而已。
当时这一事情宣布以后,天下哗然,在这世俗封建下,女子就是经常出门都会被人多舌惹是非,哪还能让她们抛头露面去读书的道理。
于是,为了这件事,朝堂吵得不可开交。
驸马齐长书尊重妻子,妻子提出的建议他早已在心中过了无数遍,他虽然自小熟读圣贤之书,却不是固执不开化的老学究,想清楚后,他便带着大腹便便的凤阳公主上了朝堂,舌战群儒。
他认为女子如果也如男子那般多读书,视野和心境便不会只禁锢在柴米油盐等锁事上。
试问,家中孩童跟母亲生活的时间多还是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呢?
答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诸如朝中各位大臣,你们各自忙碌公事,归家后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陪同孩子成长,检查他们的功课,了解他们平日的生活?
可是母亲不一样,她们因为被限定了自由,每日被戒条约束不能随意出门,她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很深刻的影响到孩子,又问,一个心胸狭隘,胸无点墨的女子,如何教育孩子心胸开阔,见经识经?
诚然,男子可以上学,即便先天不足亦可后天来补,但古话有云,三岁看老。
虽不说所有的孩子都以三岁就可定论,但谁能保证母亲日常的行为谈吐不会影响到孩子?而每个被影响到的孩子最后都能否被成功扳回正道?
当然,也不是每一位母亲都教育不好孩子,但前提是,她们也得言之有物,有正确的知识可教才行。
对于女子而言,大户人家当然也会请一些女先生上门教学,但想必大家都清楚,她们学的大多是乐器舞蹈、梳妆打扮,或是刺绣插花,都是些消遣娱乐的才艺,有几个学的是读书识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