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秦国公讨伐秦帝(1/3)
长安城一破,阴世师、骨仪等大臣身首异处,其余活着的不是逃的逃,就是向李渊投诚,年幼的代王身边再无人扶持,只剩一个侍读姚思廉能济不了什么事,自然一切只能任凭李渊摆布。
李渊在抚慰京师后,即可催促太常选择吉日,筹备一系列告高庙、定尊位、立代王等礼仪。
文武将佐见此,就商议,一起向李渊请愿,道:“大隋暴政多年,为天下所厌恶,而唐公乃天命所归,您的恩德为天下人所知并讴歌。回想唐公兵起晋阳,西定关中,不过百余日,就一举拿下了京师,如此神武之速,若非上天选定的天子,又怎能做到?还请唐公依照符谶所示,上尊号,自立为帝,何必便宜了代王那个ru臭未干的小子。”
李渊听后,很不高兴,愀然作色道:“老夫举义兵,本为社稷,社稷有主,我岂能有不二之心?汉高祖不立子婴,所以屈从于项羽。我如今尊奉世嫡,又有什么好担忧的?”
众文武将佐见此,李渊脸色如寒冰,没人再敢劝,连李渊最信任的裴寂也噤声了。
到了吉日,李渊率领百官,备羽仪法物,具法驾,奉代王杨侑为皇帝,即位大兴殿,改元义宁,遥尊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同时免掉天下百姓今年的租赋。
过了两日,少帝杨侑拜李渊为大丞相,进封唐王,位在王公之上,又赐了武德殿给李渊作丞相府,命李渊统领要事,什么礼乐征伐、兵马粮仗、官员升降考核等,一并责成由李渊来都督。除了郊祀天地要告知杨侑,其他内外军事均由李渊处置。
李渊自然又是假惺惺一番,坚决辞掉大丞相的高位。于是公卿将佐也配合他的演出,一起请求李渊:“少帝年纪尚轻,需要唐公来主持大局,岂可辞去大丞相之职?摄政公若是不肯出任大丞相,王室还能依靠谁去?还请唐公顾全大局,切不可辞让。”
经过众人一番劝说,李渊这才长叹一声,道:“王家失鹿,遂使狐同老狼。”
铁纲靖不过是一个搬砖工,穿越到古代,就跟一个文盲差不多,对李渊这句话根本没听明白什么意思,只是猜想其中“鹿”跟逐鹿中原的“鹿”是同一只鹿。不过见李渊说了这句话后,不再推辞,奉诏受册,他心想这就是所谓的大智慧吧。
出任大丞相的李渊作为摄政王,开始设官治事,仍用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召前尚书左丞李纲为相府司录,专掌选事,前考功郎中窦威为司录参军,使定礼仪,一面追谥祖父虎为景王,父闼为元王,夫人窦氏为穆妃,又命长子建成为世子,次子世民为京兆尹,并封秦国公,三子李玄霸封为卫国公,四子元吉为齐国公。仍改太原留守爲镇北府,总统山东诸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