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瓦岗终结者(3/4)
由于铁纲靖紧闭双唇,刘树义没办法向王伯当述说怎么回事,只能带他去地牢见李密。
李密向来自负,自诩才能与谋略不输于天下任何人,可惜时运不济,屡屡受挫。
自从杨玄感叛乱之后,他一直处于逃亡之路,曾投靠平原贼帅郝孝德,被无礼轻视。如今前来归附翟让,不问青红皂白就要杀他,心中郁郁不得志,不禁吟诗一首: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好诗!”王伯当走入地牢,夸道:“李兄才高八斗,胸中抱负及心中抑郁不得志均在此诗中。”
铁纲靖除了勉强听懂后面两句,前面那些掉书袋的诗句基本听不懂。
凡是听不懂的诗都是好诗,这是他评判古诗的一个标准。
这些贵族世家子弟,除了人均兵法家,还是人均诗人,从李世民到李密,个个做得一手好诗。
不过铁纲靖反倒是更喜欢自己的打油诗,浅显易懂,多好。
就如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从“大漠孤烟直”到“安得广厦千万间”,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哪一句不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当然不是说好诗是打油诗,而是说好诗一定是易读、易懂,轻易让人意会,却又有一种不可言传的绵绵无尽之快感、韵味。
铁纲靖听完李密的诗歌,一句也没记住。因为他只是一个搬砖工,连文言文都不太懂,更别说引经据典的古诗了。
李密见到王伯当,宛若见到了救星,叫道:“伯当兄弟,救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