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回 重选都督党人相左(2/2)
公韧点了点头说:“正是.”
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此话又引起了革命党人和黎元洪一派人的激烈争论.
何锡蕃说:“我以为什么高见呢.这不是换汤不换药么.不行.不行.”张振武说:“你们不是非要黎元洪当都督么.这又不是不让他当.他不來.又有什么办法.军政府内总得有人当家啊.再说.监察.监察.监察一切事务.这也是名正言顺啊.”
众人争论了一番.仍然沒有结果.一些人的眼睛悄悄地注视着孙武.希望军政府内的第二把手能够站出來说句话.可是孙武却是牛嘴上篾篓子――开不得口.众人又都看了看刘公.因为大家激烈争论的焦点正是刘公当不当都督的事儿.这会儿的刘公.已经显得微微地有些激愤了.
待大家争论得都沒有了力气.不再说话时.刘公却突然站起來说:“武昌起义.首先是革命的起义.革命起义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坚定的革命党人掌权.原來要我当都督.我一定会推辞.那时候我会想.革命不是为了做官.不是为了争得个人的权利.可是现在我要说.要我当都督也好.以总监察一职批准一切政令也好.我想.也未必不可.因为现在.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了.政权对于革命的重要.革命是一项艰苦的事业.是一项需要付出一切牺牲的事业.如果政权掌握在那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手里.如果革命掌握在那些投机派的手里.革命会成功吗……”
刘公的话博得了一些革命党人的热烈掌声.
孙武却越听越不入耳.反驳说:“刘公同志.你说谁意志不坚定.你说谁是投机派.这不是制造矛盾吗.现在的革命.不是哪一党哪一派的事.而是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党派.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革命才能成功.像你这样说话不负责任的人.我认为不宜当政治首脑.”
刘公感到孙武作为共进会的领导.竟然说出这番话來.大为失望.对孙武气愤地说道:“孙武同志.不要忘了.你不但是都督府的军务部长.还是一个共进会员.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革命利益.”
孙武也脸红脖子粗地喊道:“你不要以共进会会长的架子压人.我孙武不吃这一套.”
两个人这一闹.革命党人感到痛心.而黎元洪的那些人却感到幸灾乐祸.张振武看不下去了.只得劝架说:“你俩闹的什么呀.一个是陈平.一个是周勃.应该联起手來.共扶汉室才对.不应该同室操戈.你们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刘公痛心地对孙武说:“孙武啊.孙武.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不要错过了这次机会.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可能就永远沒有机会了.”
孙武瞪着眼睛质问刘公说:“请你说明白点.这个机会指的是什么.”
刘公说:“这么明白的事.还用我直接点出來吗.”
公韧看到自己应该站出來说话了.大声地说道:“我认为这个机会.就是谁掌握政权的问題.革命的同志们.武昌起义是由我们革命党兴起.可是我们却把这个都督的位置让给了黎元洪当.我们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难道还要错过第二次机会吗.要想革命成功.这个权利非得我们革命党掌握才对.”
众革命党齐声说:“对呀.对呀.”“说得太对了.”“让刘公当都督.”
而作为大会主持人的孙武.此时却不再说话.根本不表态支持刘公当都督.他想.如果刘公当了都督.或者以总监察的身份管理一切政令.那些革命党人纷纷靠拢在他的周围.自己的所作所为.肯定他们难以接受.军务部长的位子肯定不稳.如果黎元洪当都督.黎元洪要掌稳权利必须依靠革命党.而自己正代表着革命党.那他就必须听自己的.自己的一切私欲正好可以实施.这是自己所希望的结局.
黎元洪的那些人看到正是孙武的模棱两可.暗中纵容.才使得黎元洪的一些人有了发言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悄悄议论着.暗暗集结着力量.商量了一阵子.由何锡蕃出面说:“诸位革命党人.革命虽然由你们发起.但是我们这些人也沒有少下了力气.也可以说内心无愧.黎都督说.革命不分先后.我想.我们既然已经革命了.你们就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排除异己.我们商量着.这就把黎都督请回來.让他回來主持大局.一切事情.等黎都督回來后再做决定.”
孙武首先鼓掌表示支持何锡蕃的这些话.而革命的同志们却对孙武横眉冷对.恨得牙根痒痒.在孙武的干扰下.革命党人失去了重新掌握湖北军政府大权的最好机会.
黎元洪见到清军并沒有进攻武昌.在何锡蕃等人的劝说下.于12月2日从葛店返回了武昌.重新掌握了军政府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