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1/3)
老病,声称不久就不能继续当这个皇上了,你不用说别的,只要伏倒在地,流泪痛哭,表达你的孝子对父亲的不舍。”
两个皇子果然都按计所行,结果效果也如同所期。老六继续以能力得到父皇的夸赞,老四则以仁孝感动父亲,令父皇大为欣慰喜悦。
由此,储位最后确定。后来的历史资料披露,这个关于储位的确定,就在这次垂询以后,被道光帝御笔写下,放在了特制的密匣中保存,一如满清前辈皇帝的传统所为。
这固然可以显出背后筹划者的斗志斗勇,孰高孰低;也说明了后来精明强干的恭亲王此时还没有掌握娴熟的政治斗争技巧。
现在曾国藩紧迫地要赶回北经,就是因为他接到了杜授田的传信,说道光皇帝最近的病体每况愈下。
虽然心里有数,自己的筹谋应该成功了,四阿哥承继大统应该是老皇上的定意;但是皇家的事情向来复杂诡秘,应该警惕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催促他尽快回北经。
到了满清京都,曾国藩没顾得休息,立刻前往上书院去见杜授田。这时已经接近正午,二人都是彻夜未眠,而且上午也一直都没有休息。
老杜一见老曾终于赶了回来,松了一口气,告诉他现在的情况。
今天早上,皇上把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恩孚、季芝昌,内务府大臣文庆,都召入圆明园苫次,这是皇上养病的地方,在慎德堂里面。
“估计储君之迷马上就会水落石出了。”杜授田介绍完情况以后说道。
这时圆明园内,道光帝已经命令到达的众位大臣去到正大光明殿匾额后面,取出一直藏在那里的秘匣。
静贵妃也在场。这静贵妃正是六皇子的生母,也是四皇子的养母,虽然对二人都付出了极大的关爱,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她还是想做最后的努力,让自己的亲儿子当上皇帝。所以她暗中指示这些顾命大臣迟延这个开启密匣的程序。
这边静妃想拖延到皇帝去世后再作文章,老皇帝岂能容忍?当下一拍坐着的垫子怒道:“你们没有听到朕之谕旨吗?”
看着拖不过去,一些年纪较轻的大臣只好去把密匣取来,当众打开,拿出皇帝的朱红色御笔立储决定。果然,继位人是四皇子奕詝。
出人意料的是,御旨上并非只一个名字。六皇子奕訢也在上面,被封为恭亲王!这在满清历朝也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大家也没有时间询问什么,因为这时道光帝已进入弥留状态,挣扎着对众人颁下顾命:"尔王大臣等多年效力,何待朕言。此后夹辅嗣君,总须注重国计民生,他非所计。”
诸臣只有唯唯听命。饱受内忧外扰,经历一生劳苦的道光皇帝,一息残喘,延到日中,怅然宾天而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正文第43章筹谋深得圣眷
满清第九位皇帝咸丰,在他的老师杜授田和当代最有智慧的曾国藩联手帮助下,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满清入关以后的第七位皇帝。
他以忠孝爱心取胜,当然不能不把这个名声保持到底。事实上,他的本性也确实与此相符,两位出谋划策的功臣也确实是对症下药地指导了这个学生。这个学生呢,也算作本色表演。
对那失败的竞争者六阿哥奕訢,他按照老皇帝的遗嘱封为恭亲王,而且是“世袭罔替”。这里关键是“世袭罔替”四个字,体现了这个封位的特殊性。
满清从开始就确定的十二等皇族爵位,所有的都是世袭,而罔替的就必须经过特殊恩准,由皇帝亲封。整个满清十二朝,一共才封了享有“世袭罔替”的皇族十二人,其中十人是亲王,二人是郡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