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今晚吃白菜猪肉炖粉条(2/4)
“什么办法?是偷还是抢,或者吃白食?”王飞反问道。
迷龙反驳道:“不全是你看到的那样,总之,他们有办法。”
“你们三个月没有发饷了,你告诉我,你有什么办法?请记住,你们还是一个兵!还是一个中国军人!从今天开始,我绝不允许你们再去抢!”
迷龙看向阿译,说道:“阿译长官,要是你,猪肉该怎么弄?”
阿译察觉到迷龙的眼神一直有意无意扫着他的那块手表,明白了迷龙的意思,从手腕上摘下来,塞进迷龙的手里,说道:“我……我会用它换钱……买猪肉。”
王飞把手表夺了过去,将把金条塞进阿译的手里道:“这块表,我买了。一根金条,不许还价!”
阿译有些吃惊,有些发愣。
迷龙皱着眉头道:“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你这样做……是为了啥?”
吃一顿白菜猪肉炖粉条都会让他们如此的兴奋,王飞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艰难,现在他来了,还是一个有钱的富二代,抱着不花就没了的心态说道:“我有钱,我真的有钱!让我体验一下挥金如土的感觉好不好?求求你们满足我的愿望吧?”
迷龙开始发愣,总觉得地主家的傻儿子跟他们穷人就是不一样,完全是钱多了没处花。
“那行吧……不过呢,要把金条换成半开,使用起来方便些。”
王飞知道,半开是云南小银元的称谓。两枚可兑换一个银元(俗称大洋),因此有半开或者半圆、五角之称。
根据当时的换算关系,一条一两的金条可以兑换30个银元,也就是60个半开,可以买到两亩良田。3到5条小黄鱼,可以在北京买一个小型的四合院。
当时,吃一顿全家福也就是两三个银元,小康家庭一月的总生活费用差不多为15银元;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时,一个月的收入是300银元。
普通的家庭,还是使用纸币或当地货币的居多。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没有一种货币能够实现在全国流通。
其中流通范围较广的货币有两种:一是由重庆发行的“法币”,二是由南京汪伪发行的“中储劵”。
而在沦陷区内,日军禁止使用法币,各战区又都发行了自己的省钞。
随后,迷龙带着王飞和阿译,去了附近能兑换货币的银行,把一两的小黄鱼兑换成了60个半开。
阿译拿着钱,和王飞、迷龙一起沿着禅达的街道走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