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要改制(3/4)
库尔班江在领导面前反映巴哈提经常酗酒迟到,每天焊接不了几个东西,光等着领保底工资了。
马桂花在厂长面前倒古丽的钩子(xīn • jiāng土话,暗地里使坏的意思),古丽打扫卫生,偷偷把节省下来的扫把拿回家用,古丽家的扫把够用十几年……
面对着下岗的压力,电焊厂彻底失去了往日的一团和气。
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的。
李羽望着这些昔日的“亲密朋友”,在力争自己的岗位时所作的一切。
让她渐渐明白一个道理:平日子,同事们你好我好、一团和气,可是谁也不会把自己碗里的饭匀给其他人吃。
看着相邻的电焊工色依提江干起活来再也不拖拖沓沓、慢条斯理了。
用风风火火、干脆利索来形容他目前的状态一点不为过。
看来,谁都想端好这碗大集体的饭碗。
老职工依明江私底下找李羽好几次。
他提议,他跟李羽不如停薪留职,辞去工作单干。
他俩在西域县租套门面合开一家电焊厂。
凭借他俩的技术,绝对是稳赚不赔。
依明江还告诉李羽,他私底下接了些建筑工地的焊接活,挣不少钱呐。
李羽听后,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依明江大哥,再一年,我就退休了,我就图个安安稳稳的退休,其他什么也不敢想。”
依明江扼腕叹息,他说就缺李羽这样的好帮手。
李羽不参与,这事准泡汤。
企业面临改制让李羽感到时代在改变,竞争已逼近眼前。
今后的大集体企业,再没有以往温情脉脉的“大锅饭”,也没有高枕无忧的铁饭碗。
以后,只有商品经济严酷的规律和工业文化铁的纪律。
李羽深感掌握住过硬的技术和勤劳的工作才是保住工作的唯一正道。
企业的改革和改制,把一摊死水的大集体单位搅活了。
不少人主动辞掉这吃不饱、饿不死的泥饭碗,离开西域、离开xīn • jiāng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90年代初,工业化浪潮在珠江三角洲古老大地奔涌,一座座气势恢宏的钢筋水泥工业厂房拔地而起。
那里劳力不敷使用,在内地规模空前的人口大流动开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