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李世民的提点(3/4)
李世民道:“‘胜止求财,败无惭色’不仅是突厥人如此,草原人全部都如此,贪婪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骨髓,而这也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之一。以后,你们若是与敌交战,不仅要明白敌人民族的特点,还要知道对方将领的缺点,朕知道刘黑闼胆小怕死,所以让你父亲与尉迟将军杀向他的中军,他果然弃兵而逃,也使咱们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与敌作战,只要明白了对方的缺点,只要你胆子大、敢拼、办法好,破敌其实并不难,当然,还要考虑地形、天气等因素了。”
秦风与李承乾知道李世民是教导他征战半生的经验,军事家的言教身传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到,要知道这可是无价之宝。一个个都听得格外认真,要知道,这来自于战场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不是兵书上能教得了的。
李世民说得兴起,不但说起了自己过往经历的经典战役,还拿古今大战来做点评,他这种深入浅出的解答,比起自行在兵书上摸索要强上百倍。
说的起劲,听者上心,一晃间就是两个多时辰。
“岳父,古之兵书太过深奥,一句话在不同的人来解答就有不同的答案,可像您这样言教身传的绝无仅有。三国曹孟德著有《孟德新书》,可惜无法传到今天。您的军事水平也成就不若于前人,何不结合自己生平之经历?结合李靖、李绩等将军的经典战例,著作不本属于您的兵书,以传后世呢?我建议使用通谷易懂的语言,毕竟,军人出身的人,文学水准毕竟有限,若是文绉绉的,就没有达到您想要的结果了。”秦风见李世民双眼发亮,有种心动的神色,便加一把劲道:“《孙子兵法》写成之日,就算兵圣孙武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著作成为将军必读的武经吧!岳父征战数十年,写出来的更是有依可据,说不定数十年、数百年后又是一本不弱于《孙子兵法》的兵家要诀呢。”
古人好名利,李世民如果不想名传千秋,这是屁话。
当皇帝的人,所求者除了国富兵强、手掌大权,扫平四海,更想着为后世子孙留下点心得什么的。
若被后人奉为兵家至宝,自己的名声岂不是更上一层楼?
“你说得对,朕自从军以来,纵横天下十余载,亲身经历近大小百战。平日也做一些心得,只不过东一篇西一篇没有梳理成册,既然你也认可可行。朕从现在起就结合生平之经验,著作兵书、政要,无论胜负成败,皆总结经验,归纳其中,以供后世参阅。”
李承乾闻言笑道:“父皇这个想法甚好,自古立书以遗后世者,无不是安天下,承太平,兴祖业,恩万民者,此事若成,则父皇不但武略震慑天下,文治亦万载流芳。”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你也赞成?不过,此书非一时可立,耗时长当十余载,短则三五年,朕军政要务繁忙,还需乾儿相助,最好是你我共同讨论编撰。你可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