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背水列阵(2/4)
“仲勋认为该如何应对?”相貌刚毅的徐晃面露微笑,反问了林冲一句。
林冲伸手捋了一把钢须,信誓旦旦的道:“公明兄是三军主将,你说怎么打就怎么打,我林冲定然以将军马首是瞻!”
“好!”徐晃击掌叫好,“庐陵城外有两条河流,分别是蒲河、泸河,我军正好可以在这上面做点文章,背水列阵,拒敌于蒲河以南。”
“背水列阵?”包括卢象升在内,以及数名参军,同时沉吟了一声。
徐晃郑重的点头:“对,正是背水列阵!本将打算率兵度过蒲河,在南岸列阵迎敌,让将士们置之死地而后生,发挥全部能力,迎头痛击贼军,让他知道我汉军的厉害!”
“不可,不可……”参军是仪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叛军人多势众,士气正盛,不可直撄其锋,当退避三舍,据城死守,静待朝廷援兵到来,再做定夺。”
徐晃对是仪的话不以为然:“子羽所所言差矣!叛军分兵而来,此时不迎头痛击,削弱敌军兵力,待叛军主力在城下集结,再想出战,难矣!敌军远来疲惫,正可借助蒲河地势,激励将士锐气,挫叛军之锋芒,壮我军之声势!”
“敌军人多势众,我军尚需分兵守城,只怕战之难胜。”是仪据理力争。
是仪是徐晃在南征途中招募到的幕僚,祖籍青州北海,自幼饱读诗书,略通兵法,后来因为黄巾之乱南下避难会稽,徐晃率军过会稽的时候亲自登门招揽,是仪遂欣然出仕,在徐晃手下担任参军直到现在。
对于是仪,徐晃还是比较尊重的,而且军事会议就是需要辩证讨论,分析利弊;若是大家都毫无主见的唯唯诺诺,那也就没有军议的必要了。因此徐晃也不生气,耐心的与是仪辩论。
“昔年,淮阴侯韩信背水列阵,在井陉以三万军大破赵军二十万,名垂青史,传为千古佳话。如今我军有四万余人,纵使留下一万人守城,尚有三万人可出战,而贼兵能战者不过五万,我背水击之,定可一鼓破敌!”
是仪仍然固执己见:“韩信所背之水,河水深达数丈,士卒无路可退,所以三军才戮力死战!而蒲河与泸河最深之处不过丈余,况且背后就是庐陵,将士们知道有退路,定然不会豁出性命。背水列阵,非但不会激励士气,反而会阻碍我军撤退,此乃不智之举,某以为断不可行!”
就在徐晃与是仪陷入争辩之中的时候,卢象升忽然抚须大笑:“哈哈……公明兄的背水列阵倒是启发了卢某,我有一计可破贼兵,说不定能够生擒陈玉成,亦是未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