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紧急召唤猛将(3/4)
而现在袁绍已经在琅琊境内层层设伏,准备“阻援打点”,要想冲破袁军的层层伏击,天知道会浪费多少时间?毕竟袁绍手下的沮授、田丰等谋士不是吃素的,而麴义、颜良也不容小觑。
尤其是麴义统率的先登营,曾经大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将这支威震异族的王者之师几乎全歼,更是让天下诸侯侧目,皆知麴义之名。在三国这段历史上,麴义统率的先登营不逊于任何武将统率的特殊兵种,即便由高顺统率的名声显赫的“陷阵营”也不一定能稳操胜群。
虽然薛礼、秦琼、常遇春皆是能征善战之辈,但大军远征疲惫,由金陵进入琅琊之后至少走了八百里左右。遇上以逸待劳,预先设置了埋伏的袁军,肯定无法轻松地冲破袁军的封锁。
倘若运气好的话,或许能够抓住机会,用十天半月的时间突破袁军防线。若是运气不好,耗上三两个月也不是没有可能。倘若真的出现这样的局面,在十万大军的围困之下,北海境内的魏延军团将会迎来灭顶之灾!
刘辩绝对不允许这样的局面出现,所以才做出了由海上驰援北海的决定。
水路虽慢,但可以日夜前进。
按照刘辩穿越前的时间计算,船队每小时航行五里左右的话,一天一夜下来,也能够走一百二十多里路。若是顺风的话,一天能够走二百多里也不一定。如果一路上顺风顺水,或许十几天就可以抵达北海城下,这要比走陆路强行突破防线好得多。
而且袁绍的势力目前还没进入胶州一带,想来不会料到自己由海上进军,正好可以杀袁谭一个措手不及,取得迅雷不及掩耳的效果。而且由水路进军,可以让士卒免除长途跋涉之苦,休养身体,积蓄力气,以生力军的姿态投入战场,也比疲惫之师的力量强大的多。
“不错,朕决定亲自统率一支精锐之师,由东海北上,驰援魏延!”
刘辩留下了一句斩钉截铁的话,大步的走向太极殿,准备做好出征之前的最后准备。
大军倾巢而出,最让刘辩担心的是长江上游的孙坚与刘表。虽然中游有驻扎在柴桑的甘宁与蒋钦防御,显然还远远不够。而且敌军还可以不与甘宁纠缠,抓住机会顺江而下直寇金陵。
当然,这样做极其冒险,如果稍有不慎,被中游的甘宁断了粮草补给,上下两路夹击,顺江下来的人马将会陷入困境之中。
不过,孙坚父子与周瑜都是用兵能力超强的人物,谁也不敢断言对方会怎么用兵?所以刘辩在出征之前除了增强柴桑的防御力量,派遣大将之外,还得在金陵留下一员坐镇的大将。
但薛礼、秦琼已经北上,刘辩手底下此刻能够调动的武将仅仅只有郑成功、周泰、陆文龙、廖化、文鸯等人。这些人之中,郑成功的统率能力最强,还且擅长水战,但刘辩要由东海北上,所以必须把郑成功带在身边,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了周泰、陆文龙、文鸯三人可以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