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被生活推着前进(2/2)
“你跟吴明都跑这么远了,我再不拔起腿追一追,以后光剩下你们两个坐一起吹牛,多没意思。”
周逸云说的是心里话,张春华曾经告诉过他,张伟和张辉走的不一样的路,虽然是一家人却已足见差距。而当年的张伟在事业上遭创这一段,才缩短了他和周逸云的距离。
人总有有目标有事做,才能体现价值。
这对周逸云来说是鬼话,他何尝不想喝喝小酒轻轻松松的看看书聊聊天。只是如果不自己做点什么事,那在自己那丈母娘眼中,就是靠瞎惹惹这投点钱,那扔点钱做着一些根本比不上自己闺女的生意。
在周逸云的规划里,中介他只是牵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行入行又很容易。张伟的志向还是做地产,一个暂时弄几个楼盘的代售点终究不是容下他的地方。
张老爷子走的之后,潘姨这才拿出两张金色的银行贵宾卡,这些是商业街拆迁时候的补偿款,当时只给了张伟很少一部分。这是张春华藏的很深的一件事,他要看到张伟沉淀下来重新做事,也要等到张辉重新在这个陌生的环境生活下来。
周逸云的中介不但让张伟沉淀,也让这兄弟两个有了朝夕相处的机会。
张辉没什么大的志向,开个车生活宽裕衣食无忧就足够,他将本来自己该分到的部分原封不动的推到张伟面前:“我什么都不懂,有车开就行。”
张老爷子和张伟最后一次谈话,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百废待兴!
四十多岁的张伟有了可以抄底的本金。
中介这边张伟退出了,关彤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这个时候周逸云也可以退出,一个有四个孩子的家庭不仅仅是靠野心和勤奋才能支持。
周逸云虽然上的学不多,但是读的书多,古人有避仇,还有避恩。周逸云不想关彤和大虎两口子每次看到自己都觉得心里不安就好像欠自己什么,这种东西时间久了会生出怨念。
尤其是在中介不需要自己仍能运转很好的情况下,周逸云必须抽身,他和张伟一样象征性的撤回了股份。
这是打算用在品牌上的第一笔资金。
网吧这方面周逸云也想好,干上两三年这是回本最快,利润最高的时候,现在全市的网吧以及陆续多起来,学校周边出现了第二家第三家,能赚钱是肯定的,但是已经过了二十元一小时的暴利时期。再过两年随着设备更新会增加固定资产的投入,那时候利润还会再度缩水。
趁着价高和执照不好办的时候,相当于几倍投资转手,对于不差这点钱的三个人就是资金回笼落袋为安。
这事打算用在品牌投资上的第二笔资金。
云松电子盈利是稳步增长的,老郭也是用的住信得过的人,但是周逸云不想止步于此,宋世杰将女人的分类虽然有点笼统,但是不无道理,吴薇薇就属于脑子笨却勤快,加上能干。虽然周逸云完全不会对她有什么想法,但是她知道吴薇薇不是能踏实下来的人。
有时候出去玩儿,周逸云也带着老郭,关于老郭的传闻周逸云也略知一二,谈不上信不信。
接下宋氏集团的项目加上之前文松的盈利,这第三笔金足够周逸云再往前走一小步,哪怕只是一小步,他也就有了自己转心去做得事,当然这距离心目中做出一个品牌来还是有差距的。
接受不接受投资,周逸云暂时还考虑不到,所以对于宋世杰的建议他更多是不置可否。
宋世杰自然不知,自己感叹的时候,周逸云早已经翻江倒海的想了这么多事。
直到前台的内线打进来,告诉宋世杰有个姓郭的说是跟您约好了。
“带他来我办公室。”
“这个老郭,怎么这么晚。”周逸云看了一下手腕上的表:“老宋,这么大项目,董事会这边没有个开会听个方案什么的?”
“那些都是形式,你以为我这几年接手这公司就是玩来的?”
宋世杰的自信越来越足,就像他日渐隆起的将军肚,愈发的明显。
有些人总希望可以生活平庸一点,但是经历和生活圈不同,就会被周围的人和事推着走,就像周逸云这样。
但是多数将近而立的人都不愿意平庸,尤其是男人。
至少胡晓天不想那么平庸,当他将外套的领子立起来,挡住乍暖还寒时候时候的风,免得灌进脖子的时候,开着摩托车在电子一条街转了两圈终于在一栋楼前停下。
这栋楼靠近电子街道的中段,一楼沿街有两家大一些的底商,分别是一间发型屋和一个城市银行的网点。在发型屋旁边有一家门上用黄色纸和鲜红字写着招租的玻璃门,旁边是一家卖小笼包的小作坊。
胡晓天立好摩托车走上人行道,扒着玻璃朝里面看去,里面黑漆漆的看不清楚。
“是要租房吗?”小笼包店门口一个大蒸炉上,三个眼上分别放着一摞的竹笼屉,笼屉冒着热气和包子的香味,热气后面探出一个穿着红黑格子围裙的三十多女人的脸。
“是啊,这间屋子之前做什么的?面积有多大?您知道吗?”
“和我这间一边大,以前是个卖保健品的,前两天突然就撤了。你要租房子,门上贴的是房东电话。”
胡晓天转过来看了看小笼包这家,闻着香味还真有点饿,这一早费体力的事做了,还没吃饭呢:“来一笼包子一碗小米粥。”
老板娘热情的招呼他进屋坐,然后从一摞笼屉最下面抽出一屉包子热气腾腾的端进屋里放在胡晓天做的桌子上。
这间屋子也就是二三十平米,后面有个玻璃操作间,一个冷藏柜里放着一些啤酒和小凉菜,男人在操作间里揉着一案板的面。
六张长条桌子,刚好摆满剩下的空间。
“这房子多少钱一个月您知道吗?”胡晓天接过老板娘端过来的小米粥。
“一个月两千五,贵是贵了点,但是房东说如果年付的话可以优惠,而且你要是不通过中介还能再低点。”
老板娘热情的介绍着,对她来说早点把隔壁租出去就意味着多了一家邻居,说不定跟上一家一样常常光顾隔壁她这个小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