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艰难的起步(1/3)
黄崖洞这个地名在当地只是一个周边村民知道的地名,但在我军的保密程度中,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仅次于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了,因为这里有我军最早最大最健全的一个兵工厂。
这里的技术人员还研发出我军第一种制式步枪——“八一”式步枪,八路军第一种自产“掷弹筒”等,为之后的军工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人员。
此时的兵工厂才刚刚建成不到半年的时间。1939年7月,日军侵入榆社,设立在韩庄的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受到威胁。为了保存力量隐蔽目标,创建长期而稳固的的军工生产基地,八路军总部兵工部奉总司令和副总参谋长之命,将设在榆社县韩庄村的总部修械所移到黄崖洞。
1939年9月,刘鹏(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长)程明垒(一所所长)和陈自坚(一所总工程师)来到黄崖洞水窑丈量面积,根据当时的自然条件决定用石头砌墙,石板盖顶建房。建厂时,边建设、边生产,开始仅有20多部机器,后来发展到40多部,工厂年产武器dàn • yào可装备12个团。
这里已经可以说是太行山里面了,往东翻过几个山头就可以直达华北,距离邯郸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一百公里,往南经涉县走八拉岭,炮台山,可以平稳的达到华北平原,后世的青兰高速就是从这里走过,交通性,隐蔽性,贴合我军的根据地这几点都占据了。
天时地利人和,这地方都站了,而七连的驻地,不,应该叫做农垦一团简称一团的驻地就在榆树坡这个地方,听名字就知道了,这是个山村,只有几十户人家,一团也没有多少人,九十多个人到了这里之后,首先就是要和当地的村里联络,最后将驻地选在了榆树坡西北的山坡上。
本身就是山区,而榆树坡的西北有一处由西往东的小山墩,是一处制高点。
叶凡放下背上背着的行李坐在草地上看着周围的环境,还算可以,最主要的就是这里有一口废井和一间已经塌了的茅草屋,听村里人讲是以前村里的猎户住的,后来就荒废了,榆树坡这地都是山区,种地都勉强。
收拾好地方,几名战士拉着虎子让他下去修井,“参谋长!你来一下。”
廖华凡急匆匆的跑过来,叶凡对着他说:“让战士们就在这里扎营吧,你和我带着几个人去接收一下武器和粮食。”
廖华凡也没有二话两个人直接带着三四个人准备找老乡借辆车,远远的就看见了三辆驴车赶来了。
车上坐着一位独臂老汉,他的左衣袖在微风的吹波下,摇摇晃晃的。他看着山上下来的几个人,对着一旁的运输员问道:“领头的那个就是叶团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