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香渺渺出华章(1/4)
“不会又来个认错儿子的吧,我是沈周流,却不是沈周儿子!”山水人物立轴回应信息!
步涉乐了,画作自认是画家儿孙,倒也贴切,不是沈周儿子,就是他孙子呗!
书画方面,自己有点功底,就算没有落款,也不至于认错儿子。
清代之后字画,没有印章落款,字画不能算完卷——落款就像母鸡的叫声,没听到就是蛋没下完。
但是古人虚荣心比较淡,落款就像武林高手的剑——往往见不到,只能凭伤口断定谁人出手;特别唐之前的字画,哪怕再好,多不露姓名。
宋之后慢慢有印章,但是制作也不精良,常用铜印、象牙、犀角章,盖章也多用水印,再水调朱砂涂一遍而已,都只是意思意思。
元之后用油和朱砂调,直到明代,部分高人慕古人风范,不落款也是常事,往往是后人鉴赏时,注明作者而已。
比如北宋《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巨作,没有题跋落款,连题目都是宋徽宗所题。
张择端名字出现在画卷,跟一个叫张著的金朝人有关,他像一个考官,看见了考生写出千古文章,却没有署名,忍不住帮他补全了: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后面还有一串介绍,就跟媒婆似的,吹他的籍贯、代表作、官职......有没有结婚......
所以瞧见没落款的字画,步涉倒也不会一棍棒打死。
再瞧题头后人加的题识:
此帧乃明四家沈周流派之作,虽无画家名款,然明代风貌颇为突出,或谢时臣之手笔舆,待名家辨之;龢(音何)溪仁恺题。
钤印:杨杨仁恺玺、沐雨楼主八十后作。
有了这个题识,步涉更有信心,决定生意做大点,虽然自己钱不多了。
于是连续看了另外几件旧物,这摊位件儿,大多到代,想来是铲地皮收的。
心中有了计较,步涉才问道:
“老板,这画怎么出?”
“六千!”
步涉爽快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