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攻城(2/3)
赵哲命令孙立德立即带着锐士营战兵立即进入战场,参与到攻城中,赵哲给孙立德下了死命令,要求中午之前打下丰溪城。
孙立德试图询问快马军令变更的原因。
快马告诉孙立德,他不能说。
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能说。
战场上战情瞬息万变,即使对军令有所质疑,也一定要暂时忘记,尽快完成任务。
了解军令后,孙立德没有犹豫,立即将军令下达给麾下军官。
锐士营以战士营为前锋,朝着丰溪城的东城墙发起了进攻。
义军士兵仍在城墙上和叛军将士进行惨烈的拉锯战。
义军的进攻很拼命,叛军的防守同样很顽强。
义军迟迟没能在城墙上夺取立足点,几次攻上城头的部队又重新被叛军撵了回来。
不仅东城的义军没能取得进展,南门和西门的攻城义军同样没有传来捷报。
锐士营加入战局的时候,两军已经胶着了很久。
孙立德带着锐士营很快抵达了丰溪城的城墙下。
在城墙下,孙立德见到了叛军从城头上扔下的那些圆东西,那是一些人头,看到这些死者,孙立德明白了赵哲执意发动进攻的理由。
赵哲必然是对攻城已经做好了准备,要么提前派遣士兵攻入城内,准备里应外合夺取城池;要么是城内有叛军的将领表示出投诚的意愿,同样愿为汉军的进攻做内应。
很显然,这一支奇兵已经被叛军提前发现并消灭了。
失去了内应,汉军只能进行惨烈的攻防战。
仅仅战况胶着,并不足以让赵哲命令锐士营进入战场。
赵哲的紧急军令说明汉军出现了最新战况,孙立德判断必然是快马打探到了最新军情。
不论怎么说,锐士营一定要把眼前的城墙打下来。
攻城作战是一种跟锐士营以往战斗方式截然不同的一种攻击方式。
如果说正面作战,汉军可以依靠纪律和配合取胜,攻城作战更多考验的是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
尤其是率先攻上城头的士兵,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而且登城部队一定需要使用轻装部队,重装部队会在攀登云梯登城的时候把体力消耗殆尽。
孙立德手上战斗力最强的轻装部队是民兵营。
孙立德将姜文恺喊道身边,要求姜文恺安排民兵营战士进行攻城。
这些土匪出身的战士军纪较差,在正面战场很难发挥战力,但是土匪的单兵作战能力较强,适合进行攻城战。
等到民兵营的士兵在城墙上站住脚,战士营的甲兵就可以投入战场了。
孙立德许诺率先登城的士兵会获得奖赏,姜文恺领了军令,返回部队传令进攻。
过了片刻,登城的义军部队又一次被叛军打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