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喜出望外(2/4)
社会地位往往是与经济基础想挂钩的,挣不上钱,大家就看不起你,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所以,工匠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干活儿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差,每月只求完成任务,至于造出来的工具的质量,那就只能用呵呵来形容了,明朝的火器之所以频繁的炸膛,就是跟这个有关。
甚至到了明朝末期,辽东的明军甚至就会把官府发给他们的鸟铳卖掉,自己再花钱找工匠打一把。
没办法,实在是没法用啊,兔子都打不死,更何况是全副武装的后金骑兵。
这样的军队,有战斗力才怪。
武器永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什么时候都适用,包括古代。你的刀没有人家锋利,盔甲没有人家坚实,那人家杀死你的概率就比你杀死人家的概率高很多。
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怕谁啊,你又不是超级赛亚人。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朱桂想到的办法就是雇佣,类似于美国的武器采购制度,寡人代表肃藩政府替军队采购武器,谁的武器造的质量好就采购谁的,质量差的就靠边站,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只要你的武器造的好,寡人就会给你下订单,挣了的钱,除去税收和成本就都是你自己的。
如此以来,哪个工匠干活还不积极?
有人说,这样会不会造成一些工匠垄断武器的生产?这一点朱桂一点也不担心,后世的美利坚的武器生产不也没有被垄断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