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高都失守(2/4)
然而,蒙骜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以高都为最终坚守的目标,所以伤员和粮食都首先运往高都。端氏兵力虽多,但只是为了策应两面,并未做好在端氏死战的准备。
信使往来之际,时间已经过去十天。蒙骜这边固然十分吃力,高都那边更加困难。联军似乎已经下决心先攻下高都,出兵高都的万人将比较精锐,指挥也很得力。十天的强攻,虽然伤亡惨重,但高都也同样陷入困境,多次派人请求增援。蒙骜在执行原定作战计划和满足王稽的请求之间拿不定主意,端氏的预备队迟迟没有动用。
稍一犹豫,高都就派人报告,赵军已经调来了新的万人将。蒙骜感觉情况不妙,立即连夜撤出长平的秦军,赶往端氏,又从端氏挑选了五千人,准备沿少水前往高都。
但援军尚未出发,哨探来报,高都已经失陷。
增援高都的时机已经错过,战机如何挽回?蒙骜飞速地思考着,他必须依靠仅存的端氏拖住上党的赵军,不令他们袭击河东和河内南阳。虽然他对王稽的拖沓十分不满,但他还是没有放弃!
很快他就下了决断:苦战了近两月的长平军近四千人留在端氏坚守,端氏的另外五千人紧急集合,前往下游濩泽汇入少水处,据河修筑坚固营垒,同时接应从高都溃散下来的秦军。
少水从端氏下流百里,相距不远,从东西汇入两条支流,西边的一条叫濩泽,因为在它的上游有一个巨大的的山间湖泊濩泽,据说舜曾经在这里以捕鱼为生。现在,这片湖泊比那时要小得多,下游的河水甚至会时断时续,但有河的地方就有谷,有谷的地方就有耕地,特别是两河交汇处,更是有肥沃的冲积土可供耕作。再向下游十余里,就是通往高都的大山沟,往东翻过大山,高都城就在山地的东北角,丹水河畔。丹水也同样在出山后汇入少水。
在上党,丹水和少水相距遥远,中间高山阻隔,完全看不出它们之间竟然是主流和支流的关系。将蒙骜从谷口向西驱至长平关后,赵军完全控制了丹水两岸,可以自由地向下游高都进军。廉颇见对长平关久攻不下,乃决定对长平取牵制态势,先行进攻高都。所以他派了一名作战稳健的万人将攻打长平关,而以两个万人将梯次配置,一个前出高都攻城,另一个作为后备队驻于上党丹水岸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