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饱和攻击(3/4)
一名门客走上前,高举起一面大旗,赵括道:“凡与战者,誓与彼偕亡!有亡归者,子孙弃之,万世不得血食!”在自己的手指上划开一道血口,将血挤在旗上。
左边的军官先过来,各人划开手指洒血。然后是右边的军官、左边的士兵、右边的士兵。有人坚毅果断,有人畏畏缩缩,但都完成了滴血立誓!不知为何,当大家滴血完毕后,每个人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赵括让十来个百人将在前面举起自己的武器,下令道:“凡同器者,立于后!”
各兵种就此分开。
赵括下令:“食毕,皆战!”
众军当即于营中举火炊粮,各尽一饱。这期间,赵括把这十余名百人将叫到一起,向他们指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以及各人的任务。各人枕戈待旦,远望着圆月,心里都知道,自己再也看不到月亮重新升起了,那将是一年中最亮最圆的月亮。
随着鼓声响起,各营开始点军。其实这一夜大家都没有好生休息。石城的丢失,让秦赵两军之间再无壁垒相隔,直接面对面。
主要的攻击点放在哪里,这个夜晚,赵括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这个问题。按理,失去了石城防线,上党,乃至邯郸就直接暴露在秦军面前,全力夺取石城才是关键。但赵括认为,秦军的行为其实是牵制自己在南面的进攻。他相信,只要攻破秦军设于谷口的营栅,威胁端氏,秦军必将崩溃。而这时掉头去收复石城,正中了秦军下怀!
他派人分头潜出,向邯郸告急。同时决定,决心不变,坚决攻打谷口秦军!他相信,谷口的秦军也是强弩之末,只要再加把力,就能突破!而秦军虽然从后面包抄了赵军的退路,隔绝了赵军的交通线,似乎占据优势。但赵括知道,第一,不会有援军;第二,不会有粮草运来;第三,自己不可能退回邯郸。有此三个“不可”,秦军隔断退路,意义就不那么大了,反而给了赵括四面出击,打击秦军的机会。当秦军龟缩于谷口壁垒中时,赵军只能每天派出一两万人去攻打壁垒,兵力优势无从发挥。现在,何尝不是发挥自己兵力优势的机会呢?无论是攻是守,至少石城一线的部队有了用武之地,不再空耗粮草!如果自己不顾后路被切断,奋力打开通往端氏的道路,秦军攻占石城就是败着!
他有时想,如果趁高都的部队调往石城的机会,出奇兵偷袭高都,会不会产生奇效?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他没有能力驾驭这个奇袭,手下似乎也没有人可能承担起这个任务。
今天,赵括要用超饱和的兵力,与秦军决一死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