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上党守御之策(2/4)
一场动荡,就在堂上消弭,在堂外庭中的人几乎没人知道堂上的争执。
酒宴散后,当即就有不少官员暗中来找冯亭,希望随冯亭回韩国。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受封,他们都回答说,因为自己的家眷都在郑国,宁愿归国领罪,不敢离家。冯亭和平原君商量后,决定放他们回去。这些人意志不坚定,留下来可能还是个祸害。
第二天,平原君就当众宣布,凡有愿归韩者,可尽携其资产回国——如果有能力通过秦国盘查的话。
最终离开的官员大约在几十人,他们多是孤身到任,全家都在韩国。那些在郑国和上党都有家产的为了难,由于无力把上党的家眷和家产带出去,多数人选择了留下。毕竟,赵国对他们还会加官晋爵。
冯亭带着愿意离开的官员翻山越岭,回到平阳,向阳成君复命。平原君则飞报赵王,上党已经不战而得,秦军目前还没有进犯的态势,正是构筑防御的良好时机!赵王当机立断,以上卿廉颇守上党。
廉颇到达上党,替回平原君,再次巡视了上党的地形,确认以长平为中心的防御策略是可行的,并立即着手准备。
预计过了秋收,秦军就有可能来犯。廉颇不敢耽搁,无论农闲农忙,都抽调了大批民工构筑防御阵地。
丹水从丹朱岭流出后,自西北向东南斜过长平邑前,从南边的山脚下转向南流。廉颇首先加固了长平邑,在这座方圆一里的小城外加了一圈外城,使每边长达到三里。又在城外挖了城壕,引丹水加以填充。花了一万人工,干了四个月,算是为守军构筑了一座坚固的军营。由于上党各地相隔遥远,一万民工抽调不易,大部分民工其实来自长平周围的长子、屯留、潞城等地,几乎把这些城邑的青壮民工都抽空了,粮食无人打理,无人收割,大部分烂在地里,长平邑更是颗粒无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