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芒家父子(3/4)
这时,隐在室内的张辄悄悄地走出来,手里拿着在河边找到的弩和箭:“镞头三棱,重六两,不带翅,五支箭制型一致,是秦箭无疑。”
信陵君仍然带头看月,淡然道:“秦军都已经透到这里了?!”
两人相顾而视,眼里满是不安。
不多久,信陵君已经能看到远处的军营。
信陵君双腿用力,稳定住自己的身体,从腰带上挂着的一个锦囊中取出一个木匣,打开,取出一节一头饰有旄头的铜节,这被称为“王节”,是最高级别的“通行证”。信陵君把郑安平插在车上戟拿过来,将戟头向下猛扎,在马车飞驶的冲力下,长戟从中折断。信陵君把节套在半截戟杆上,倒正合适。
军营由一些胡乱捡来的枯枝,圈成一个个营盘。信陵君在卒长的指引下,绕着营盘,曲折前进。各个营盘里,士卒们围在火边睡觉。那些放哨的士卒一方面见车没有驶近,一方面也看到了车上插有旄头的王节,都远远地观望。晋鄙在卒长的指引下,顺着军营七弯八拐,拐进了军营深处。
大军深处的这座营盘,设在一片水塘边,军营正中高树着一方大纛,四面以粮草车围起,与以前看到仅以枯枝区划的营盘迥然不同。
晋鄙将车停在营门口。一名持节的传使飞奔过来。车上的卒长立即跳下车,迎上去说道:“来了!”
那名传使把手指伸进口中,吹出三声尖锐的口哨,随即上前,带住马车,引导着向里走。帐中则走出一名甲士装束的人,头上的高冠,显示出他的地位。
信陵君见将军走近,大声说道:“芒卯将军,大王劳军!”
那位将军抬眼一看,认得是信陵君,吃惊地说:“公子!?是你!”
信陵君又说一遍:“大王劳军!”
芒卯这才回过神来,忙躬身一拜:“臣谢大王!”走上前,从晋鄙手中接过缰绳,牵着马车走进大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