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空谈误国(3/4)
“微臣在此。”原来是刚才带头劝谏之人。
“光时亨,京城危在旦夕,你为何极力劝阻南迁,又以唐肃宗灵武故事,挑拨朕与太子的关系,阻止太子南迁?你知不知道你害得大明差点亡国?”赵君虎怒不可遏。
大明亡国的原因有很多,崇祯和太子没有南迁是最直接的原因。
历史上,朱由崧的弘光王朝被清军灭掉后,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唐王之弟朱聿鐭、桂王朱由榔先后在福州、绍兴、广州、肇庆即位或就任监国,坚持反清复明,史称“南明”。
这其间,郑成功、张煌言和李定国等牛人一度势不可挡,差点让形势逆转,满清最后也觉得雄踞中原是不可能的事情,打算划江而治。
奈何太子和永王、定王在乱军中下落不明,南明政权因为没有合法继承人陷入内乱,多次错失反清复明的良机,直至被满清腾出手来一一收拾干净,想来也是明朝气数已尽,命中使然。
赵君虎每每读书都到此处,总是扼腕叹息,十分痛恨满清,没办法,清朝末年的印象——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惨痛和屈辱——实在让人无法有一丁点好福
当然没有南迁这个锅应该崇祯来背,谁让他是决策人呢?但是赵君虎无法找崇祯算账,只能迁怒于光时亨。
光时亨隐隐觉得有些不妙,辩解道:“微臣也是为了陛下的名声着想,我大明没有逃跑的君王,陛下应与京城共存亡。”
“与京城共存亡也要看时候,你这厮分明为了自己的名声,置江山社稷于不顾。要不是朕过既往不咎,马上便砍了你的脑袋。来人,将这厮革去一切官职,逐出朝堂。”
光时亨不敢再辩,跪地道:“多谢陛下不杀之恩。”他不知道自己的幸运,历史上他以阻止南迁的罪名直接被处斩。
两名大汉将军将光时亨拖了出去,赵君虎的脸色仍然阴沉,“朕开银行,原本是为大明筹集资金,前几日银行开业,众位爱卿都很支持,多的存了几万两,少的也有几百两,为大明尽了一份心,不过总有些人把朕的话当了耳边风,这都好几了,连银子的影子都看不见,不知是何居心?”
他忽然将御案上一本名册重重一放,怒喝一声,“御史熊千里,你怎么解释?”
一名官员颤颤巍巍出列道:“回陛下,微臣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家中并无浮财,实在没银子可存。”
“是吗?”赵君虎冷笑一声,又拿起一本厚厚的名册,大声念道:“熊千里,山西大同人,本朝三年进士及第,本朝八年任都察院御史,本朝十二年任右佥都御史;
本朝十三年三月负责考察武昌府的官吏,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白银一万二千两,字画三幅、玉器若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