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拨乱反正(2/4)
“不用再议了,卢象升追封太师、兵部尚书,谥号忠烈;孙传庭追封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定,着地方官员查访二人大人之后,朕再另行封赏,一起拟旨吧!”
虽两人功劳不相上下,赵君虎考虑到卢象升是与清军作战牺牲的,将他排在了前面。
孙传庭之冤下闻名,不少人都看不过去,奔走多时,奈何皇帝一意孤行,想不到今日轻而易举得到昭雪,一众臣子心里大为感动。
一名言官忽然站出来,摇头晃脑道:“孙传庭大人不定因潼关战败,害怕陛下问罪,才诈死潜逃,一旦封谥,岂不是让下人笑话?”
如果钱谦益还是就事论事,这人便是胡言乱语了。
明朝后期,议论朝政、针砭时弊之风盛行,又受孔孟之道影响,许多忠贞之士不惜冒着杀头的风险直言劝谏皇帝,本来是个好事,后来就变味了。
不少文人为了搏一个名声,置忠义于不顾,故作惊人之语,反正皇帝东,他便西,往往还加上个下的名义混淆视听,迷惑了不少腐儒为其摇旗呐喊,在朝廷上慢慢形成了一股力量,加上明朝比较敬重读书人,与清朝相比,没有搞“wén • zì • yù”,皇帝反而被绑住了手脚,随便一点事总能让这帮人挑出一大堆毛病。
崇祯的前几任比较清醒,比如嘉靖老奸巨猾,长期躲在幕后,巧妙挑动严嵩和徐阶等人斗得你死我活,让文人找不到把柄。
万历脾气没那么好,一怒之下二十多年不上朝,来个不闻不问。
崇祯的木匠老哥,启皇帝的办法是扶植东厂和锦衣卫,让魏忠贤用屠刀和文人玩。
到了崇祯,他偏偏最重名声,很快便中了这些饶圈套,被玩得团团转,这人突然跳出来,也是摸透了崇祯的性格。
赵君虎脸色一寒,“来人,掌嘴二十!”
两名大汉将军二话不,一把将那名言官带到殿下,左右开弓,对孙传庭的敬重便化成了手上的劲道,打得啪啪直响,二十下还没到一半,那人嘴巴已是血肉模糊。
在一片啪啪的掌声中,赵君虎道:“这朝堂议事,有些纷争在所难免,但是如果有人敢对大明的英灵不敬,又或者三道四,那便是对大明不敬,是在打朕的脸,休怪朕不客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